從醫十六載,他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以醫者仁心為己任,用妙手回春之手,懸壺濟世之心,與“病”對話,始終堅持將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就是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陳俊。
白衣執甲 逆行出征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陳俊原本平靜的生活。
“看到家鄉湖北疫情嚴重,我的心里也很著急、擔心。”此時的他身在云陽,心系湖北。
收到支援湖北的消息時,陳俊第一時間主動請戰出征。“家鄉疫情嚴重,我必須回去。”職責在身,讓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恐懼,而是作為一名呼吸與危重癥醫生的擔當與使命。
2月25日晚,陳俊一行人抵達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一路上他感慨萬千:“車駛過城區時,路上只有交警的身影,偌大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這時我才了解到,為了抗疫,湖北人民付出了多少,國家付出了多少,我更應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考驗才真正開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病房就是戰場,防護服就是“鎧甲”。
“穿脫都要半個小時,因為我們必須嚴格按照流程來操作。”陳俊深知,防護服穿戴過程必須做到滴水不漏,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病人。
“鎧甲”在身,一穿就是六個小時。為了不上廁所,陳俊連水都不敢喝。但接觸到患者的那一刻,他的心里便只剩如何醫治,也顧不上口渴和饑餓了。“看到患者躺在床上,我就想著一定做出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順利轉陰。”
除做好自身工作以外,陳俊作為小隊隊長和這群90后隊員的“老大哥”,還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心理狀況。“病區里有同事突然發燒,檢測結果呈陰性,但還是需要隔離。這種時候,我就必須得安撫他們的情緒,相信我們在防護上做出的努力。”
援鄂26天,陳俊也給自己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他所在的團隊,一共收治200余人,轉陰100余人,無一人轉為重癥病例。
平安凱旋 續寫醫者仁心
正所謂“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非廉潔淳良不可信”,平日里,陳俊這樣說,也是這樣做。
援鄂凱旋之后,陳俊并沒有以英雄自居。“我不過就是做了我應該做的,沒必要搞什么特殊。”短暫的休整過后,他又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這個藥開兩盒哈,開下來有點貴,能不能接受。”來到門診的每一位患者,陳俊都會悉心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負擔能力,幫助他們在能夠承受的范圍里接受最好的治療。
“你這個煙必須得戒了啊。”除應有的基礎治療以外,在生活上,他也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讓他們注意日常飲食,生活作息習慣,以輔助治療。
陳俊做的這一切都是出于對患者的幫助,無論是基礎治療還是額外的關心,都是對患者情緒上的一種緩解,讓他們保持安然的心態。他深知,醫生與患者之間精神上的互動,對恢復健康有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
“我面對的患者,很多都是慢性病,有的甚至是終身疾病。這種情況下,就要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心態,接受漫長的治療過程。”陳俊認為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治療,更是與患者一起,看見生命的的希望與光亮。
從醫十余載,陳俊身體力行書寫醫者仁心。他用自身的努力,減輕患者之苦;用柔軟的內心,想患者所想,救死扶傷。
(記者 劉太興 實習生 張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