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鋒在農業產業振興2020年攻堅行動半年工作推進會上強調
用工業思維市場手段抓試點示范 全力推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
云陽網訊(記者 趙曉龍 余書仕)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收官、鄉村振興已經開啟的關鍵時刻,8月17日至18日,全縣農業產業振興2020年攻堅行動半年工作推進會在雙土鎮營鶴村召開,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發展,為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縣委書記張學鋒出席會議并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覃昌德主持會議。
張學鋒說,要牢牢把握抓農業產業發展的出路——“接二連三”。要在延伸產業鏈條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打造產地初加工、城鎮或園區精深加工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提高農產品價值。要在拓展農業功能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產品電商作為農業“接二連三”的聯結點,通過打造A級景區農業產業園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將產業融合串起來,通過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新業態將產業基地與終端市場連起來。要做強一產,著眼市場需求調優產業結構,在深化結構調整中做大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夯實“接二連三”的產業基礎。
張學鋒說,要牢牢把握抓農業產業發展的方法——工業的思維。要對農業進行工業化運作,在生產上追求規模化、標準化,投入上強調科技化、信息化,銷售上注重市場化、品牌化。要提高組織化,抓緊抓實農民合作社質量整縣提升全國試點工作,加快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要實施品牌化,著力構建以“天生云陽”為龍頭、農業龍頭企業品牌為支撐的品牌體系,打造三峽柑橘和川渝道地中藥材品牌。要推進標準化,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提升農產品品質,加快制定中藥材等行業產業標準。要強化技術服務,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主體開展市場化技術服務,加快大數據、智能化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中的應用,增強農業科技支撐。
張學鋒說,要牢牢把握抓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市場的手段。要抓市場主體培育,全力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現代農業市場主體發展,持續深化“萬人返鄉百億創業”行動,做好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的有效銜接,把資源變產品,把產品變商品。要抓產銷對接,加強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地農產品與批發市場、超市等消費團體的產銷對接機制,著力開發有規模、有質量、有特色的網銷產品,做大做強一批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推動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賣得遠、賣出好價錢。
張學鋒說,要牢牢把握抓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徑——試點示范。要把園區當景區打造,增加農業園區旅游業態,完善和提升旅游接待功能,打造集農產品銷售和農業觀光、休閑采摘、農事體驗等于一體的精品農旅融合景區。要注重科學布局,將景區串點成線,突出主題,明確核心產品,做到“大而精”,切忌“小而全”。要把農產品當工業品培育,聚焦精深加工環節,提檔升級打造一批果品飲品、中醫藥品、調味品、肉制品、釀品等“拳頭”加工農產品,切實把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
就如何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覃昌德強調,要推進現代化。用大數據智能化為農業產業賦能,強化生產過程控制,精準分析農業產品銷地、功能、適合人群等,全力防范化解自然和市場兩大風險,促進農業產業行穩致遠。要具有科技研發的硬實力,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加快打造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要促進農業產業與金融機構深度融合,引導業主與金融機構尤其是保險機構加強合作,研究推出一批金融產品,促進農業產業更好發展。要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到農村及產業園區干凈、整潔、有序。要加強融合化。建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之間的緊密聯系,推進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深度融合,強化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增收。要增強協同化。加強鄉鎮之間、園區之間、產業門類之間協同,發揮優勢互補,實現資源共享。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謀劃打通一批村與村之間環形道,建設一批鄉鎮與鄉鎮之間通道,縮短通勤距離,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會前,與會人員現場參觀了雙土鎮無量山鄉村旅游點、營鶴村黃花基地及黃花加工廠、坪東村優質水稻基地,考察學習雙土鎮在產業發展、鄉村旅游、“三變”改革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縣委副書記丁笙洺部署具體工作,縣領導韓海燕、楊志奇、劉桂虎參加會議。
雙土鎮、盤龍街道、江口鎮、蔈草鎮、龍角鎮等鄉鎮(街道)負責人作了交流發言。
會議以視頻會形式召開,各鄉鎮(街道)、縣屬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鄉鎮(街道)班子成員、農業服務中心全體人員等在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