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行形狀各異的三峽石,一片郁郁蒼蒼的門前花園......近日,記者走進云陽縣青龍街道香山華府小區,一位身著白色衣裳的老人,正在侍弄枝繁葉茂的花草和大小不一的石頭寶貝。
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已經70歲了,依舊精神矍鑠,身體硬朗,甚至連二三十公斤重的石頭搬動起來也不費勁。鄰居介紹說,老人名叫任其友,在云陽縣城是出了名的“石瘋子”。
“石瘋子”任其友對石的確情有獨鐘。近20年來,他時常頂著烈日,冒著寒風,常年在三峽庫區大小河流奔走,有時甚至深夜挑燈在長江邊上尋找奇石。周圍的鄰居、家人都說,任其友愛石愛“瘋”了。
走進老人的屋子,不足10平方米的客廳里,除書架上面列滿了醫書古籍外,在書籍下方及屋子其他角落都擺放著他引以為豪的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奇石。張飛頭像石、哪吒鬧海石、烏龜石、鷹頭石……這里的每一塊石頭都是老人從長江邊、河壩邊搬回來。
“你看,這塊石頭像鹿又像馬在奔騰,這塊石頭上面畫著桂林山水,這塊石頭像極兩個相擁對望的戀人。”任其友指著展柜,繪聲繪色、不厭其煩地解讀三峽石。此時,老人的眼里充滿了光,言語中流露出自信。因為,這些在外行人看來名不見經傳的石頭,此時在“石瘋子”眼里,都賦予了新的生命,就像自己引以為傲的孩子、孫子。
在任其友收藏的三峽奇石中,最讓他驕傲的是“人字石”?!八駭底郑窒穹枺袷翘锰谜摹恕?。”老人小心翼翼地從柜子里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寶貝”,用水輕輕沾濕手指,把石頭捧在手上,一筆一劃勾勒著石頭上的文字,從不同的角度詮釋這塊文字石頭的內涵。
任其友曾是老云安的一名鄉村醫生,愛中醫學診療,在鄉村行醫多年。2000年之前,任其友對三峽石收藏一點也不感興趣。但在2000年之后,幾乎天天都能在江邊看到任其友尋找石頭的身影。
其實,任其友愛石的背后,有段令人傷感落淚的往事。“1999年10月,我兒子在一次意外中出了車禍,不幸墜入江中,再也沒有回來?!被貞涍@段“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過往,任其友老淚縱橫,倍感滄桑和凄涼,一邊擦拭眼淚,一邊哽咽地說,孩子那時候也就剛剛畢業兩年,年紀輕輕就遭遇這樣的事故,真讓人難以接受。
兒子出事后,當過村里“赤腳醫生”的任其友備受打擊。喪子之痛,身心俱疲的任其友說,他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遇到這樣的變故,人一下子蒼老了許多,就時常去兒子遇難江邊散心,看到散落在江邊形態萬千的石頭,仿佛是兒子在傳遞給自己思念。于是,從那以后,他的尋石之旅再也沒有停下來,近在云陽江口沙坨,遠至巫溪,幾十斤重的石頭都是他自己辛辛苦苦搬運回家。
現在,任其友的兩個女兒擔心父親年邁的身體,都想把父親接到身邊安享晚年。
“云陽是我的根,我在這兒生活多年,已經離不開這里的人和事,更離不開愛其一生的三峽石。”任其友雙手轉動著桌面放著三峽石擺件,眼里泛著淚光。他說,每天打理門前的一片小花園,輕輕撫摸花園里的三峽石,雖日子平淡,但生活清凈,并不枯燥乏味。
三十載鄉間行醫,二十年江邊尋石,如今的任其友,已步入古稀之年。老年生活中,他每天清晨跑步鍛煉身體,看古今書籍,學詩文寫作,跟老伙伴們下象棋,在園子里種種花草,閑下來的時候在江邊悠閑地尋找三峽石......
現在,對于任其友來說,尋石、賞石、藏石已不僅僅是寄托對兒子的思念了,更多的是他對平凡人、平凡事,乃至平凡生活、人生態度的一種感悟?!叭松降臒o憂,喜怒哀樂莫化愁。平心靜氣能離愁,生活清淡吃稀粥?!比缃?,通過奇石收藏,讀書寫詩,任其友已心有所依,情有所托,豁達面對生活。
(實習生 李歆宇 程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