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助增收 真情幫扶暖人心
要脫貧靠產業,但產品要賣得出,貧困戶的收入才能有保障。因此,我縣積極創新消費扶貧,強化與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等有效銜接,認定扶貧產品市場主體69個、扶貧產品105個。線下組織“以購代幫”“以購助扶”“預訂預購”行動,各級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助銷貧困戶農特產品861萬元,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動力。
“雞子賣出去了,我心里才踏實了。”近日,在新津鄉太勝村貧困戶王昌明家里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縣商務委的職工干部正在與他商量土雞采購事宜,王昌明看著自己家里的土雞賣出去后興奮溢于言表。
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王昌明養殖的70多只土雞達到出欄條件后,卻無法銷售出去,讓王昌明既心痛又焦急。了解到王昌明家的情況后,作為幫扶單位的縣商務委迅速行動,到太勝村開展消費扶貧活動,采購了王昌明家的50只土雞。當天,縣商務委還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到太勝村23戶貧困戶家中采購農特產品,助力貧困群眾增收。
此外,我縣還在線上開展“直播帶貨”消費扶貧行動,真正促進貧困群眾產品變商品,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
六月,外郎鄉五龍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掛滿了綠油油的花椒,滿山的椒香味沁人心脾。
花椒產業是當地主要扶貧產業,為了拓寬花椒銷路,外郎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冉曉燕化身主播,在花椒地里對著手機向全國推銷花椒產品。
“花椒味道純正,經濟實惠,特別滿意的一次購物!”直播當天,外郎的花椒受到了網友們的高度評價,一小時不到線上就賣出了600多份花椒產品。
“利用線上網絡直播優勢,用政府的公信力為群眾推廣產品,加大銷售力度,確保貧困群眾產品賣得出、賣得好,才能讓他們真正實現增收。”冉曉燕說。
如今,我縣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直播帶貨”消費扶貧行動,截至目前,全縣網上銷售農特產品407.4萬票3.46億元,其中貧困戶農特產品56.7萬票4624萬元。
同時,我縣還圍繞就業、產業、鄉村旅游、金融、生態、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志智雙扶”等扶貧專項行動,聚焦深度貧困定點攻堅,建立“1+1”幫扶機制和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疫情影響分析評估,對未脫貧戶、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進行動態監測預警,對可能返貧致貧的及時進行干預,集中力量,攻克“堅中之堅”,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記者 陳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