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再難,也不能停下腳步。
在盤龍街道旺龍村,四級肢體殘疾、身高不足1米2的馬山平憑借自己的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的陰影,走向小康生活。
“什么都不做的話,別人會笑話的,現在政策好,還是要做點什么,帶家人一起致富起來。”這是今年4月記者在盤龍街道采訪時,馬山平對記者許下的承諾。
今年7月,記者再次來到馬山平的家中,盡管馬山平看起來并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這個家庭已經遭遇了巨大的變故。繼去年馬山平的父親病逝后,今年5月,馬山平的母親也因病住院后離世。相比幾個月前的采訪,馬山平明顯變得沉默了很多。
馬山平從小患有侏儒癥,兩年時間父母相繼離世,巨大的醫療費用讓這個不到1米2的小小當家人這段時間蒼老了很多。
不僅如此,除了父母的離世,馬山平還要照顧已經50多歲有聾啞一級殘疾的哥哥。盡管哥哥看起來身體正常,周圍也有不少的好心人表示愿意把哥哥帶出去打工掙錢,貼補家用,但是馬山平始終于心不忍。
“雖然我們都是殘疾,但是基本的勞動力都是有的,干脆就在家里一起搞一點副業,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到哥哥。”馬山平說。
父母病逝以后,馬山平照常帶著哥哥養豬、養羊、養雞、養鴨,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幾個養殖副業的收入加在一起,每年也能掙9000多元,兩兄弟的基本生活開銷不用愁了。雖然脫了貧,可馬山平明白,生活不能止于此,馬山平說:“我們要繼續富起來,要把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旺盛。”
兩兄弟日子的紅火,離不開駐村工作隊的幫扶,旺龍村第一書記鐘剛表示,村里通過村集體公司創造就業崗位,積極推薦了馬山平兩兄弟到產業園區進行務工,還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對他們家的農產品進行收購。
盡管今年家庭遭遇了巨大的變故,但是馬山平對生活并沒有失去希望。馬三平說,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自己仍然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記者 劉太興 實習生 王月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