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云陽縣雙土鎮坪東村的高山,海拔近1200米,山深坡陡種不出好莊稼,村民們好不容易種出點洋芋、包谷,還要防著野豬來偷吃?!叭ヒ惶藞鲦傄ㄉ?個小時,最頭疼的事就是老人看病、小孩讀書,路太遠了?!必毨О徇w群眾鄭合建回憶起以前的生活,滿臉憂愁。
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曾經和鄭合建同樣苦不堪言的村民,在雙土鎮共有279戶1053人。精準脫貧一個不能少,為破局困境,雙土鎮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謀篇布局,分批分次推進全鎮易地扶貧搬遷,讓村民搬出好日子,搬出幸福感。
謀篇:“四個方便”深慮民所盼
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
人往哪里搬,地在哪里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易地扶貧搬遷環節多鏈條長,一步也馬虎不得?!按迕裨敢獍嵯聛碜?,就是圖個方便,生活要方便,生產要方便,就醫要方便,讀書更要方便?!彪p土鎮黨委書記鄒隆在相關政策制定前,便組織深入走訪調研,務必將群眾所期盼的放在第一位。
在營鶴村、坪東村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選址上,雙土鎮將其定在了營鶴村的場鎮上,該地地勢平緩,耕地充足,距離雙土衛生院塔棚分院、白鶴小學不過5分鐘路程。在規劃建設方面,按照每人25㎡,合理設計房屋結構,建設了一梯三戶,共2棟安置樓房。在安置房建設過程中,小區道路、供排水、供電、通信等同步完成,戶均2分菜園地精準分配到戶。此外,還配套建設了便民服務中心、休閑文化廣場,以及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
為將“四個方便”落實落地,讓群眾住得放心,雙土鎮不僅壓實責任機制,將建設進度、安全保障等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責任人,還創新組建了易地扶貧搬遷理事會。理事會的會員,是由搬遷戶共同推舉出來,深得大家信任的群眾,他們代表其他搬遷戶參與到規劃選址、建設施工、質量監督等易地扶貧搬遷的各項工作中來。
“動員搬遷工作開展得極其不易,理事會在其中進行溝通協調,將許多矛盾無形化解了。”坪東村村支書劉建說。坪東村近70歲的村民王業友和妻子兩人在家,平時靠喂養山羊過日子。由于擔心搬下去后沒地種田,沒地放羊,王業友成了一名“釘子戶”。只要一看到村干部的身影,就把門反鎖,不愿意交談。
對此,理事會成了溝通的橋梁,因為理事會成員在群眾中享有美譽,王業友也對他們頗為信任,愿意把困惑和擔心說出來。通過多次溝通協調,王業友終于松口,愿意讓兒子陪著一起到安置點“考察”下。在看過安置點的規劃建設、有著身份名字的菜園地和各類配套設施后,“釘子戶”王業友搖身一變,成了鎮上易地扶貧搬遷的堅實擁護者。
今年5月10日,全鎮營鶴村、坪東村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22戶74人,隨遷農戶26戶106人,集中搬到了新家。大家興高采烈地貼對聯、鋪床褥,一張張笑臉十分燦爛。
“以前的房子黑黢黢的、濕氣大、蚊蟲多,打個電話信號也沒有;現在的房子又敞亮又舒服,還能上網淘寶,取快遞就在樓下?!卑徇w貧困戶柯發平一搬新家,就迫不及待地從網上選購了沙發、餐桌、窗簾等各類家裝,他準備將家里裝修成中式簡約風格。
“現在女兒上學我再也不擔心了?!卑徇w貧困戶鄭合建的女兒正上小學,沒搬之前上學要走上2個小時,往往天不亮就要出發,路上安全隱患也多,而現在走路過去只需要5分鐘,女兒終于能睡夠再去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