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通訊員 黃舟)“倒垃圾,先分類,帶來文明帶來美。”6月11日,石門小學姚世清老師給五年級學生講解生活垃圾分類,詳細說明了有毒有害垃圾處理不當造成的危害,還利用現場互動問答形式向學生普及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這是該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進校園進課堂的生動實踐,助力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行動。
按照《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對生態文明教育的具體要求,該校明確將國情資源、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安全、生態文化等方面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內容。學校開設開足《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課程,結合自編的《松魂》校本教材,充分利用課堂內外陣地,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深度融合,培養青少年的生態文明價值觀,真正讓生態文明理念裝入大腦植根心中。
生態文明教育不只是課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動能力的培養。該校結合主題系列活動系統地滲透生態文明教育,通過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無煙日、全國愛眼日、全國土地日、消防安全日、植樹節、愛鳥周及傳統文化活動等,培育生態文明學生。還加強家校聯動,從生活的點滴入手,教育孩子從日常生活和身邊小事做起,養成節糧節水節電、垃圾分類、綠色消費、低碳環保、人居環境整治及文明上網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鼓勵支持學生開展生態文明社會實踐活動,在不斷增長見識和增加體驗的過程中,著力培育學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培養學生未來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能力。
讓生命在綠色中綻放,讓人生在習慣中收獲。“我們注重把生態文明教育和山區孩子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營造崇尚生態文明的濃郁氛圍,全面提升校園文化品位。”該校負責人介紹,“只有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才能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