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黃喬)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今年以來,市人力社保局先后下發《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和《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強和保障農民工、困難人員、貧困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創業。
6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對我市為“穩就業”和“保就業”出臺的相關政策進行了梳理,一起來看看重慶打出的政策“組合拳”。
企業篇:實施援企穩崗返還 全力幫助企業穩定崗位
在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和確保重點企業用工方面,《通知》首先明確,實施疫期援企穩崗返還政策的同時,要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將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裁員率標準由不高于上年度統籌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放寬到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對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的企業,裁員率放寬至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20%,減輕企業負擔。
同時,鼓勵企業組織職工參加職業培訓,并將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設立人社服務專員對接企業保障用工,對介紹勞動者與重點企業簽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補貼,其中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對象200元/人,就業困難人員及貧困對象500元/人。
為全力幫助企業穩定崗位,《意見》也作出了相關規定,要求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嚴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的中小企業,返還3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同時,加快實施階段性減免、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減免期間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期限可順延。
畢業生篇:擴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 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
今年我市高校畢業生23.5萬人,創歷史新高。
為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措,《通知》提出,要大力推動線上招聘、線上簽約,鼓勵畢業生運用就業網絡系統投遞電子簡歷,參與遠程面試、在線求職等網絡招聘活動。同時,用人單位要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時間、推遲簽約錄取,并視情調整2020年度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基層服務項目招募時間。
為了進一步擴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意見》提出,全市國有企業2020年從新增崗位中拿出不低于50%的崗位專門招聘高校畢業生。對新招用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的中小微企業按2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同時,加大事業單位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公開招聘力度,擴大基層項目招募規模。
此外,還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將實施“優創優幫”在校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每年擇優遴選30個項目,給予一定立項資金,并安排導師跟蹤幫扶1年。實施“渝創渝新”大學生創業啟航計劃,每年擇優遴選100個左右項目,根據項目質量給予一定資金補助。
困難人員篇:將受疫情影響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 加強兜底保障
在關心關愛困難失業人員方面,《通知》明確,繼續執行困難失業人員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政策,就業困難人員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的標準為全市月失業保險金標準的2倍。
同時,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介紹勞動者與工業“雙百企業”、制造業產業鏈龍頭企業等重點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繳納社會保險費6個月以上,給予相應補貼,其中,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對象200元/人,就業困難人員及貧困對象500元/人。
為加強困難人員兜底保障,《意見》提出,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且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可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齡。同時,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及時將受疫情影響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對招用符合條件的困難失業人員的各類企業,按6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后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農民工篇:開發臨時性公益性崗位 幫助農民工實現就近就業
為鼓勵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通知》要求,實施“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線上春風行動。同時,支持社區(村)開發臨時性防疫公益性崗位,優先招用身體健康、熟悉當地情況的就業困難人員、貧困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
《意見》則提出,充分挖掘當地產業園區和服務業帶動就業潛力,通過崗位置換、就業推薦、技能培訓、托底安置、創業幫扶等方式,幫助農民工實現就近就業。同時,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開展以工代賑工程建設,吸納農民工就業。
針對打算創業的返鄉農民工,《通知》要求,同等給予創業政策扶持,落實好一次性創業補貼。對已發放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可向貸款銀行申請展期還款,展期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財政部門繼續給予貼息支持。
培訓篇:組織職工開展線上職業培訓 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
如何提升勞動者技能,幫助其就業?對此,《通知》要求,要組織職工參加線下或線上職業培訓,并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縫紉工、貼條工等尚未納入的當前急需緊缺工種,按200元/人·天的標準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6000元/人。
《意見》則明確要求,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專項培訓,適當延長培訓時間。擴大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范圍和規模,企業在職職工(含見習期)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給予企業一定補貼。勞動者在市外參加我市線上培訓,返回重慶后完成線下培訓課程并取得相應證書,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