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復市以來,巴陽鎮搭上直播帶貨“快車”,枇杷持續熱銷,深受市民喜愛。同時該鎮延伸枇杷產業鏈,積極探索“農業+電商+旅游”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以枇杷標準化種植為依托,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路子。
直播帶貨促銷量 農戶穩收漲信心
枇杷是巴陽鎮傳統的種植產業,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枇杷樹,現主要品種有“大五星”“解放鐘”“華北1號”“貴妃”等。依山傍水、陽光充裕、獨特的氣候和水土條件以及優良的品種、科學的栽培方式賦予了巴陽枇杷肉嫩多汁、酸甜可口的獨特標簽。今年,全鎮枇杷種植面積697公頃、產量10268噸。
為拓寬枇杷銷售渠道,巴陽鎮在“云”字上拓展空間,嘗試直播帶貨這一新興的在線銷售模式。在5月10日舉辦的第十三屆巴陽枇杷節開幕式上,創新開展“縣長來了”直播活動。在現場,縣長和專業主播一起走進直播間,為巴陽枇杷“代言”。
“這個枇杷看起來肉質很細膩,來一箱!”“縣長代言的產品,質量我們信得過。”云陽是全市直播代言活動的四個分會場之一,設在巴陽鎮的直播間人氣爆棚,收獲了眾多網友的點贊。直播首日,巴陽枇杷網上下單達6278單、銷售額42.9萬元。同時,當日采摘現場累計接待游客6000人以上。
直播電商“首戰”告捷,為擴大“戰果”,巴陽鎮按照“人人都是主播、人人都為巴陽代言”的新思路,鎮村干部帶頭,引導農戶學習微信、電商銷售,參與線上線下銷售活動,積極培育一批具有帶貨能力的“電商新農人”,助力農戶脫貧致富。
陽坪村果農喬光明在直播電商中嘗到了甜頭。今年他通過電商銷售了自家5000多公斤枇杷,又從其他農戶那里收購了5000多公斤,總共掙了近7萬元。“做直播電商第一要誠信,給大家發的貨要和直播里的貨品質相等,第二要利用周末多做些促銷優惠活動,吸引新顧客、留住老顧客。”喬光明分享起他的枇杷銷售心得。接下來,他還準備直播銷售自家的李子、櫻桃、桃子等時令水果。
熊德才是陽坪村的一名貧困戶,家里栽種了120多棵枇杷樹,“以前我家里的枇杷主要是通過商家收購、公路上零賣,今年還在網上賣,掙了兩萬多元。”熊德才高興地說。
巴陽枇杷網上俏銷,刺激了鄉村采摘人氣高漲,促進了批發收購價格走高,枇杷膏、枇杷蜂蜜等巴陽農特產品“搭車”銷售。截至目前,巴陽枇杷累計線上銷售3.6萬單,銷售額288萬元。
延伸枇杷產業鏈 以“高質量”提升“含金量”
為延伸枇杷產業鏈,巴陽鎮依托主導產業,探索“枇杷+旅游”模式,以種植枇杷、柑橘等特色經果為主,建設集標準種植、民宿休閑、采摘體驗、山地運動于一體的特色旅游型村落。該鎮還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巴陽枇杷節,以鄉村旅游的形式帶動枇杷產業發展,讓巴陽枇杷成為振興鄉村的“黃金果”。
正在規劃建設的巴陽村現代果園,便是依托巴陽村自然資源優勢、地理環境優勢與產業基礎優勢,以建設果旅融合示范基地為主導產業方向,結合巴陽峽地域文化,將“三農”資源轉化為產業高地、人文樂土。
為延長枇杷“保質期”,巴陽鎮將鮮枇杷制作成枇杷汁、枇杷膏。今年枇杷剛上市,該鎮著眼于市民的健康需求,與當地以及城區的多家餐飲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打造了不同口味和特色的“巴陽清肺養生枇杷宴”,為廣大游客奉上精品美食。
“使君粥”“猶抱枇杷蛋遮面”“枇杷清肺雞湯”……經專業營養師的一雙巧手,一道道由枇杷結合地方特色美食制作而成清肺養生菜肴讓人垂涎欲滴。只見餐盤內有的還保留著枇杷的外形,但內部已填滿了枸杞、嫩肉做成了獨特的造型;有的枇杷被切成了條狀,配著蝦仁、墨魚仔炒成了美味的菜肴;有的則被做制成了美味的枇杷蛋撻,為游客們獻上一場“味覺盛宴”。
“今年全鎮接待了采摘游客7.3萬人次,承接枇杷宴1000余桌,有一部分前來采摘的游客就是為了枇杷宴來的。”巴陽鎮相關負責人說。
據統計,今年巴陽鎮枇杷產值9961萬元,較去年增產1200噸、增收1800萬元,人均增收1000余元,貧困戶直接受益485戶1552人,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讓廣大農戶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記者 段斯斯 劉太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