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青龍街道濱江社區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街道黨委搶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機遇,積極探索文明實踐之路,以中心工作為切入點,以志愿服務活動為抓手,圍繞群眾需求,讓群眾在志愿活動中增強獲得感,讓“文明實踐”直抵人心,讓各項志愿服務活動有力有效開展。
“大爺,現在還是紅燈,您請稍微等一下再走。”“奶奶,您這樣橫穿馬路很危險的,下次不可以再這樣了。”每天清晨,在青龍街道濱江大道紅綠燈處,人們可以見到佩戴紅色帽子,身著紅色馬甲,舉著紅色旗子的一群志愿者。
為提高居民安全文明的出行意識,營造和諧有序的社會氛圍,青龍街道濱江社區積極動員熱心志愿者參與“文明交通我勸導”活動,每天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對“車不讓人、人不守規”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促進廣大居民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
志愿者們身著統一服裝,耐心勸導居民遵守交通規則。志愿者姜紅感慨:“我成為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10多年來,發現市民的素質越來越高了,現在車輛闖紅燈、市民闖紅燈的現象也比以前少多了。”
“車讓人”,讓的不僅是禮節,更是安全;“人守規”,守的不僅是交規,更是文明。青龍街道濱江社區積極開展“文明交通我勸導”活動,形成了“車讓車、車讓人、人點贊”的文明風尚,切實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為創建文明城市作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來到青龍街道濱江社區,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停放有序的車輛,以及廣場上鍛煉的老人、嬉戲玩耍的孩子……到處充滿了友善、和諧的生活氣息。
“以前,小區內的道路擁堵,不少路燈損壞。每到下雨天,由于地面坑洼不平,致使道路積水,給居民外出和老人活動造成諸多不便。”6月1日,家住青龍街道濱江社區的李大爺告訴記者,“現在社區道路、路燈、排水等基礎設施都進行了改造,環境好了,居民都很高興。”
62歲的管楚倫從濱江社區成立以來,一直是濱江社區的志愿者,他還是一位老黨員。他告訴記者:“濱江社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以來,人居環境整治、公共秩序管理、文明建設等工作開展得更加細致,文藝活動也成了常態,在這樣優質的環境下生活,感到非常幸福。”
青龍街道濱江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社區主導、黨員示范、居民參與、項目落地、價值融入“五大核心驅動”,有力推動“學理論、強宣傳、正導向、興文化、倡文明、獻愛心”等六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深入開展。目前,濱江社區注冊志愿者1671人,占常住人口的15%,成立志愿服務隊伍5支,下設志愿服務組12個,其中參與度較高、覆蓋面較廣、影響力較強的社區志愿服務項目6項,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全面奏響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奮進曲,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精神深入人心,讓群眾有認同、愿參與、真受益。
青龍街道濱江社區支部書記劉寒松介紹,接下來,濱江社區將繼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契機,讓志愿者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體力量,讓文明實踐“浸潤”市民的方方面面。進一步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發揮文明實踐陣地作用、凝聚作用、輻射作用,融合“三大要素”,探索“三化路徑”,強化“三個抓手”,從多個方面積極探索文明實踐之路,有效推進文明實踐工作,真正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共建和諧美麗家園。
(記者 鄭紅均 朱貞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