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輩子還有機會住進這樣的樓房!”5月22日,在上壩鄉石梁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搬家儀式上,該鄉治安村66歲的貧困戶王柱見顯得有些激動,他一家人終于告別大山,高高興興地搬進了位于石梁社區2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新居。
75平方米的新房讓王柱見一家的生活有了起色和希望。王柱見一家三口人,自己和妻子患病多年,家中87歲的老母親行動不便,幾十年來一家人都依靠種植玉米、土豆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活,是村里的貧困戶。“以前住在奉節、巫溪、云陽三地交界的地方,山高路也遠,到場鎮趕集、看病要走3個多小時,生活很不方便。”王柱見說,住在老房子里,出門基本上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遇到有個病痛,就只能硬扛著走下山。
根據王柱見家的實際情況,上壩鄉經過多方考慮,將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王柱見一家確定為搬遷對象。走進石梁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嶄新的樓房鱗次櫛比,青磚白瓦錯落有致,各樓層的新居門前,鄉里的干部早已幫他們貼好了對聯。
看著新房,王柱見笑得合不攏嘴。“這里用水用電、出行都很方便,我不但沒有出啥錢,還可以在周邊的產業基地打工掙錢,生活生產都不愁了!”走出了大山,王柱見一個勁地稱贊國家政策好,自己趕上了好時代。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壩鄉利用各級幫扶資金,幫助住房困難群眾易地搬遷,確保全鄉群眾住房有保障。
談起鄉里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上壩鄉副鄉長毛軍感觸頗深:“安置點建設需要占用土地,不少搬遷戶也不忍舍棄山里的土地和住房。通過我們不斷地走訪和做群眾思想工作,最后群眾也愿意讓出土地來建設安置點。我們還告知搬遷群眾,這里配套了基礎設施與后續產業,搬出后,山里原有的土地和住房將進行后續產業生產,提升附加值。”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該鄉像王柱見一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住進新房的群眾還有20余戶。目前石梁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示范工程1、2號樓已全部完工,12套貧困戶房屋已達到搬遷入住條件,隨遷戶房屋已達到交房條件,現已有8戶在家貧困戶搬進了新居。據介紹,該工程建設房屋兩棟,建筑面積3292.98平方米,共安置搬遷戶30戶126人,其中,建卡貧困戶12戶42人,隨遷戶18戶84人。
為保證公平公正,安置點的住房樓層分配按照抽簽的方式進行,面積根據家庭人數的不同,搬遷群眾可以分配到25平方米、49平方米、75平方米、85平米、106平方米等5種不同戶型的住房。
為保障搬遷群眾“住得下、住得穩、能致富”,自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開建伊始,上壩鄉就把保障搬遷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同步推進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基本公共服務、增收產業基地建設等后續幫扶項目。
路燈、綠道、停車場、休閑廣場、農貿市場……如今,位于上壩鄉商貿中心的石梁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其主要出行便道與鄉衛生院相連,步行到集市只需幾分鐘,各類配套設施應有盡有。石梁至藥場村連接路、人行道、路燈、安置區道路、停車場場坪整治已建設完成,安置點部分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和“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中央預算內投資調劑使用投資計劃項目均已完成98%,預計5月30日前將全部完工。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致富才是目的。”毛軍表示,穩定就業是搬遷群眾生計保障的根本。為促進易地搬遷群眾有家有業,上壩鄉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引進萬力藥業等企業在安置點實施125萬產業項目,以入股合作模式投入100萬元與萬力藥業一起打造上壩中藥材基地,分紅比例為入股資金年度的7%,合作結束時,萬力藥業再返還入股本金100萬元。該鄉還投入20萬入股發展前胡中藥材2公頃、食用菌10萬段,按照固定比例進行分紅。投入5萬元流轉土地為搬遷戶建設菜園地。搬遷戶還可根據自身意愿到各個產業基地務工,也可在自家原來的土地上種植中藥材,企業進行保底回收。
下一步,上壩鄉還將加快隨遷戶的裝修進度,爭取在6月底前讓在家隨遷戶全部搬遷入住,同時加快安置點手續辦理進度,力爭在5月30日前將房產證辦理完成。
(記者 朱學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