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家有散養土雞,25元一斤,給你送到縣城哪里?”近日,在鳳鳴鎮陽鳳村,一連接到幾個顧客訂購土雞電話的付定祥笑得合不攏嘴,被太陽曬得黑亮的臉泛著光澤,幸福感十足。
生活沒了盼頭
如今付定祥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每天沉浸在幸福中。然而在2014年,付定祥因學被評為貧困戶,為了籌集孩子的學費、母親的醫療費背了一身債,整天愁眉苦臉,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
這年,付定祥的兒子付姚考上了大學,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事,付定祥樂壞了,可孩子的學費也把他愁壞了。他想過找親戚朋友借錢籌學費,可之前因為母親看病已借過好幾次,至今也沒還上,這次再也開不了口。
眼看開學的日子就快到了,可學費還沒有籌到。正當付定祥焦灼時,駐村工作隊員來到他家,為其出謀劃策,最終付定祥為兒子申請了助學貸款,孩子順利進入大學讀書。
回想以前的日子,付定祥幾度哽咽,“過去真苦,每天起早貪黑,工地里打零工、田地里種莊稼,臟活累活我都干過,一心想著多賺錢,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每天四處干活,可還是入不敷出,當時我感覺生活沒了盼頭。”
![]() |
立下“脫貧”誓言
經歷這些事后,付定祥立下一個誓言:一定要脫貧,過上不為錢發愁的日子。
想要脫貧,就得轉變發展思路,不能像過去那樣,每天在田地里盲目地埋頭苦干。陽鳳村歷來有種桑養蠶的傳統,桑蠶養殖周期短、見效快,這讓付定祥看到了希望。
有志氣,有想法,可付定祥就是沒有錢。在他一籌莫展之際,鳳鳴鎮政府工作人員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為他協調貼息貸款幾萬元,還不用還利息。付定祥這回樂了,用這筆錢買來了桑樹苗,種下了10多畝桑苗,每天起早貪黑泡在地里。
但養蠶是個技術活,付定祥不懂技術,又有了新的煩惱。“沒有專業知識,更別提什么技術,連什么時候該喂養都不清楚。”正當他犯愁時,駐村工作隊請來專家,在村里舉辦養蠶知識培訓,還發放了養蠶指導書籍。付定祥一邊自學相關知識,一邊自尋脫貧門路。
經過不斷摸索,付定祥終于掌握了養蠶技巧,他用心血澆灌的桑苗已長成一棵棵茂盛的桑樹。望著這一片碧綠的桑園,付定祥看到了脫貧的希望。2015年,他通過飼養四季蠶,收入2萬余元,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成功摘下了貧困帽。
![]() |
日子有了奔頭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嘗到甜頭的付定祥堅信,栽桑養蠶不僅能讓他脫貧,還能讓他致富。現在,付定祥流轉家周邊的閑置土地,不斷擴大自家的桑園種植面積,還打造了800畝蠶房。
憑借著吃苦耐勞的干勁和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短短幾年時間,付定祥從一竅不通的門外漢,變成了種桑養蠶的行家里手。桑樹林種植面積也從最初的10多畝擴大到100余畝,純收益10萬元左右。他不僅還清了所有外債,還重新裝修了房子,孩子也大學畢業了,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美滋滋。
付定祥算了一筆賬:今年桑樹林每畝地有3000元的效益,扣除租地、買化肥等成本,還可以剩1500多元,加上林下養殖、西瓜、果桑的收入,一年總收入近20萬元。生活越過越好,付定祥每天都笑臉盈盈,沉浸在幸福中。
付定祥說,接下來,他還將利用桑樹林在村里打造一個休閑娛樂的鄉村旅游農場,帶動其它貧困戶發展桑蠶產業,鼓足大家的“錢袋子”。
(記者 王彬彬 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