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通訊員 譚云翔)4月16日上午8點鐘, 比日常上班提前半小時,云陽縣政協機關28名干部在秘書長譚漢琪的帶領下,翻山越嶺, 歷經4個小時, 來到全縣最遠的上壩鄉藥場、生基兩個村對幫扶戶開展“五個一活動”, 當天晚上9點多鐘才回到縣城……這是縣政協機關干部幫扶上壩鄉的一個縮影。
上壩鄉地處云陽、巫溪、奉節三縣交界地方,平均海撥1000米以上, 是云陽縣最遠且又高寒鄉鎮, 其境內鑼鼓宕而遠近聞名。因地處偏僻和經濟條件差, 多年前就流傳著一句“不聽話, 調你去上壩” 的順口溜,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縣委中心工作推到哪里, 政協履職就要跟進到哪里。”2018年初,脫貧攻堅百日戰役打響后,縣政協主席賴建彬強調,上壩鄉雖然偏遠, 我們就是要走最遠的路, 幫最窮的戶,展現我們政協人的擔當精神。賴建彬定期到政協機關幫扶的上壩鄉檢查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并多次聽取政協機關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匯報,對脫貧攻堅工作做出批示,要求機關全體干部在幫扶工作中要強化擔當,做到“幫扶情況了解到位、脫貧政策宣傳到位、脫貧措施落實到位、幫扶感情投入到位”。 主席會定期聽取政協辦公室扶貧攻堅成效情況匯報,研究安排部署扶貧幫扶工作。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向藥場村和生基村派駐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堅持“三在村”。 2018年初成立了藥場村、生基村百日攻堅指揮所,縣政協提案委主任劉文林任生基村第一書記(隊長)、指揮所所長,辦公室副主任劉銀云任藥場村的指揮所所長,同時機關派出鄒禮、王一冰為藥場指揮所成員,牟倫敦、胡長波為生基村指揮所成員。2018年下半年,國檢驗收后,嚴格按照縣委、政府關于脫貧攻堅“三不變”的安排部署,鄒禮、牟倫敦、胡長波三位同志仍長駐藥場、生基兩個村。面對工作的辛苦、條件的艱苦和生活的清苦,他們并沒有退縮,而是以迎難而上的沖勁、持之以恒的韌勁、動真碰硬的狠勁,安心駐村開展扶貧工作。沒有住房他們睡在村辦公室, 沒有食堂他們自己動手煮, 一心撲在脫貧攻堅工作上,一干就是兩年多,他們說“上壩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不實現小康目標, 我們不會主動要求下山。”
用情幫扶,扶真貧。縣政協辦公室在有限的經費中拿出16萬元捐贈給上壩鄉政府用于脫貧攻堅;為藥場村協調兩座人行便橋資金16萬元;為藥場村、生基村增添辦公設備和解決辦公經費6萬元。三年來,機關干部開展節日慰問和干群一家親“六個一”等活動慰問資金近10萬元。為幫扶戶增添家具、太陽能熱水器、聯系愛心企業、捐助資金助推產業、銷售農副產品、報銷醫療費用等。政協機關全體干部每人至少結對幫扶了藥場、生基兩個村2戶以上的貧困戶, 每一個月機關干部都要深入到各自幫扶的貧困戶開展幫扶調研, 制訂出一個個幫就業、幫上學、幫項目、幫技術、幫生活、幫資金等不同的方案, 切實幫助解決貧困戶的一些難題。
2018年2月10日, 春節將至, 農村的年味己濃, 這天一大早, 提案委副主任李亞芹幫扶的藥場村一組喻德貴家因電路老化發生火災, 幸虧被村民們幫忙才及時撲滅, 但仍造成部分屋頂被燒毀, 還殃及隔壁新房受損。得知喻德貴自家房子受損的同時還面臨對鄰居的賠償, 李亞芹心里十分著急, 一方面請村干部趕到現場查看情況安慰農戶, 一方面咨詢相關部門辦理就救助事宜, 當天下午就帶著保險公司的定損員前往喻德貴家勘驗現場, 辦理賠償手續。然后, 她又跑前跑后收集資料申請辦理民政臨時救助, 每天一個電話, 三天一上門, 催促相關機構快速高效地為喻德富在春節前落實了理賠金和救助金, 確保了喻德貴一家老小過上一個愉快的春節。2018年7月, 生基村二組73歲的李世碧肺氣腫復發, 幫扶她的聯絡委副主任葉術瓊聞訊后, 立即打電話通知她家人送來縣醫院住院,李世碧坐上公交車后, 葉術瓊一方面聯系縣醫院呼吸內科床位, 一方面聯系小車親自去車站接上李世碧, 讓李世碧最快速度住上醫院。在李世碧住院的一周時間里, 葉術瓊每天都要去醫院探望, 看見李世碧沒帶換洗衣服, 葉術瓊又到服裝店給李世碧買來一件T恤衫讓她換上。出院那天葉術瓊又找來小車把李世瓊送到車站, 臨別時, 李世碧拉著葉術瓊手說;“你對我勝過自己的親閨女, 我知足了, 謝謝你”。
幾年來, 政協機關干部不僅把貧困戶的冷暖當為已任, 而且在產業發展上也開動腦筋, 積極助推當地經濟的發展。生基村是這個縣1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針對部分貧困戶購買仔豬資金困難,2019年4月縣政協經濟委開展“助農促春耕活動”,發動聯系的工商聯界別的40名委員, 捐款3萬多元, 為生基村30多戶貧困戶購買上仔豬。
生基村是原紅旗鄉政府所在地,人口相對集中, 過去一些群眾不注意人居環境, 近年來,在縣政協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 開展環境清潔幫帶活動,村委會每季度開展一次公開評比環境衛生星級文明戶活動,如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截止2019年底,在縣政協的傾力幫助下,生基村累計已培育產業3100畝,其中特色種植產業2100畝,即:中藥材1150畝(黃柏580畝、厚樸320畝、黨參120畝、獨活80畝、前胡40畝、天麻10畝);核桃500畝;高山伏調蔬菜450畝(洋姜150畝、魔芋300畝)。傳統種植業1000畝(馬鈴薯、玉米)。先后引進重慶萬力藥業、陳大毛面業、日增魔芋專業合作社等民營企業,累計投入產業發展資金200余萬元,主要采取了“公司+基地+村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村和農戶進行了有效的利益鏈接,全村農戶主導產業參與度85%以上,基本實現貧困戶全覆蓋, 產業后勁十足,群眾越干越有勁頭, 越干越有希望。
一枝一葉總關情。云陽縣政協機關干部幫扶上壩鄉藥場、生基兩個貧困村一晃三年多時間過去了, 機關干部和這里的貧困戶已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如今, 他們為共同實現小康夢的步伐邁得更加堅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