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陽網訊(記者 朱學徽 張瑾歆)入春以來,桑坪鎮大樹村新建的7.3公頃竹蓀基地里,一壟壟被竹屑覆蓋的“雪裙仙子”悄然生長。4月8日,田壟間近30名農戶正忙著整地、起溝、搭棚、覆膜。
該基地是桑坪鎮的扶貧產業項目之一,也是深度貧困村大樹村的支柱產業。目前,該鎮已通過股權化改革,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大樹村建成3個竹蓀產業基地,共發展竹蓀27公頃,覆蓋全村7個村民小組,優先吸納當地貧困戶就近務工。
![]() |
“我77歲也能在這里打工掙錢,去年下半年掙了4000多元。要是下菌種和采竹蓀的季節,一個月就能掙2000元。”該村村民賀代正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土地流轉費用每公頃7500元;農戶基地務工方面,女工每天70元,男工每天90元,去年共發放農民工務工工資86萬元。”大樹村黨支部書記于海泉表示,去年該村竹蓀產量突破800公斤,遠銷福建莆田等地,村集體獲得固定分紅9760元,144戶建卡貧困戶和303戶土地流轉戶分別獲得分紅25000元。
竹蓀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腐朽的竹根、竹竿和竹葉等為營養源,因成熟時雪白色圓柱狀的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冠以“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美譽,其香味濃郁、口感脆滑、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產品供不應求。
![]() |
桑坪鎮平均海拔在700至1300米之間,年降水量達到1150毫米,森林覆蓋率70%以上,主要為碳薪林、櫟類和楠竹,加之車家壩河、梅溪河貫穿全鎮,咸池水庫、咸池二期水庫等多座水庫坐落腹地,優越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條件為竹蓀種植提供了支持。
近年來,桑坪鎮秉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原則,以企業帶動、基地示范、以點帶面的方法穩步推進竹蓀產業發展,著力引進、培育、扶持了一批“懂技術、善管理、資金雄厚”的重點企業、合作社和農場主。目前,全鎮共發展竹蓀產業近33.4公頃,主要以長裙竹蓀和短裙竹蓀為主。據桑坪鎮負責人介紹,竹蓀管理粗放,去年12月全鎮已經下種了一批竹蓀菌種,今年6月中旬可以成熟采收。按照現在的行情,這里兩個品種的竹蓀每公頃產量都可以達到1100余公斤,短裙竹蓀每公頃產值能達到67.5萬元,長裙竹蓀市場價便宜一點,每公頃產值也可以達到30萬元。
此外,桑坪鎮還建立完善了鎮村級電商網上銷售平臺,形成了“企業+合作社+電商”農特產品營銷模式。同時,通過訂單式生產,創建了產銷對接模式,已成功對接福建等東南沿海發達市場,實現了竹蓀定點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