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兩級政協幫扶深度泥溪鎮改善人居環境小記" />
山鄉“新畫卷”
一條條硬化水泥路整潔通暢, 一幢幢房舍錯落有致, 一排排青杠黑木耳椴木大棚在田間整齊排列, 綠樹、鮮花遍布村莊…這一道道美麗風景, 是時下云陽縣泥溪鎮的真實寫照。“現在的泥溪鎮人居環境與過去相比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 無法可比, 這也離不開市縣兩級政協的傾情幫扶”。 提起人居環境的變化,4月1日,云陽縣泥溪鎮樅林村黨支部書記李福菊高興地說。云陽縣泥溪鎮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鎮之一、也是重慶市政協辦公廳和云陽縣政協幫扶的鄉鎮。近年來, 在市縣兩級政協的幫扶下,該鎮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創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引導鄉風文明,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助力了全鎮脫貧攻堅 。不久前,重慶市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題轉發了泥溪鎮的經驗做法。
新的理念
2018年5月, 云陽縣政協主席賴建彬和泥溪鎮黨委書記陳宇到長柏村5組走村入戶時, 發現貧困戶張邦術家衛生狀況很差, 臟衣服一堆又一堆, 地上垃圾讓人難以下腳, 家頭臭味難聞。賴建彬和陳宇當場商量決定, 把10個村(社區)負責人通知來參觀, 并召集來鎮上機關干部幫助張邦術家里里外外打掃衛生,由此掀起全鎮開展文明衛生活動。采取文明衛生理念宣傳送上門、送進村、送到人“三送”活動,全方位營造人人愛護環境衛生的濃厚氛圍。首先是把宣講送進村。市縣政協駐鎮領導帶頭講,縣屬單位駐村工作隊、村四職干部“跟進講”等方式,利用山頭喇叭每月開展一次文明衛生知識大宣講。制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宣傳錄音,通過覆蓋率達95%的山頭喇叭持續宣傳,讓文明衛生宣講在村頭天天響。其次是宣傳送上門。為全鎮4000多戶群眾全覆蓋上門發放《致全鎮人民一封信》和“建設美麗泥溪·鄉風文明”倡議書,并分戶張貼上墻。再就是把知識送到人。編印飲水、飲食、環境等文明衛生知識小冊子,全鎮在家群眾人手一份。由市縣兩級政協駐鎮工作隊、縣屬單位駐村工作隊、醫護人員組成文明衛生知識宣講隊、醫療服務隊,上門開展點對點的文明衛生知識宣講,讓文明衛生理念家喻戶曉, 深入人心, 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 過去那種一些村社“臟、亂、差” 的狀況不見了。
新的風尚
“過去泥溪鎮每戶每年因送禮金的費用在5000元左右, 而且相互攀比, 許多農戶不堪重負, 針對這種現象, 我們市政協辦公廳駐鎮工作隊協助黨委政府開展了專項整治。”市政協辦公廳副巡視員、駐泥溪鎮工作隊隊長楊鋒介紹說。辦酒席這是泥溪鎮多年沿襲下來的陋習, 有人開玩笑說, 在泥溪鎮一些村社農民就只差點母豬下崽沒請客辦酒席了,鎮黨委鎮政府2018年6月開始,采取鎮制定方案、村民制定村規民約,大力整治大操大辦和“無事酒”,引導群眾樹立“紅白喜事簡辦、無事酒不辦”的理念,徹底遏制“無事酒”, 當年就見成效, 全年戶均減少禮金支出5000元以上。在整治“無事酒” 成功的基礎上,強力開展“垃圾歸桶、畜禽歸圈、柴禾歸位”行動,規范群眾文明衛生習慣。全方位培養群眾愛護環境衛生好習慣。要求村(社區)干部、組長、黨員、貧困戶、低保戶等群體帶頭執行。因地制宜設置貧困戶公益崗位職責,生態護林員除履行護林防火職責外,相應增加清掃、維護公共區域人居環境衛生職責,劃定村組道路等責任區域包干負責,規定生態護林員每周至少對責任區域清掃1次,有效破解農村公共區域清潔衛生長期無人清潔難題。鎮主要領導牽頭,每半月不定期開展一次明查暗訪,對各村(社區)環境衛生情況打分排名。一年多來,全鎮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衛生整潔、孝老愛親、誠信守法、鄰里和諧、興業致富”五星評比活動,戶戶掛牌上墻。對連續評為五星的農戶發放生活日用品進行表彰激勵,活動開展以來,全鎮累計表彰“五星家庭”180戶,有力發揮了榜樣引領作用,激發了全鎮干部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
新的面貌
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初泥溪鎮開展實施“最美泥溪、大美鄉村市級示范片”和“美麗宜居村莊” 活動, 率先在石缸、聯坪、勝利等村開展污水垃圾處理、庭院硬化綠化、文化打造等為主要內容的人居環境整治。為配合泥溪鎮人居環境改造,2019年下半年, 市政協辦公廳協調市財政資金200萬元用于泥溪鎮人居環境改造。2019年8月,市政協港澳界委員捐贈110萬港元給泥溪鎮用于村社安裝路燈,市政協扶貧集團幫扶單位重慶市水利局、中國銀行重慶分行等單位在市政協辦公廳的號召下分別到位資金200萬和35萬元用于石缸村和協和村專項整治農民院落。重慶市城市職業管理學院給樅林村捐贈價值13萬元的路燈。他們首先幫農戶“改廁”。采取“政府補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的方式,一年多來高質量完成農村廁所改造500余座。采取鋪設管網、建設化糞池等措施,在全鎮5個人口集中的農村院落建設和運營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改變了農村糞便、污水橫流等臟亂差現象。其次是“改院”。組織村社干部、村民代表前往南川、梁平等地考察了學習, 在建設中他們堅持“少硬化、多綠化”美化環境,注重就地取材,將閑置的磨子、水缸等物件擺放成景點:將廢棄的磚瓦、條石整理成圖案;在綠化地塊用楠竹、木條做成柵欄,力求做出鄉村味, 打造出干凈、整潔、有序的人居環境,在市縣兩級政協的幫扶下, 全鎮對公路沿線一帶的農戶己率先完成改院工作。然后是集鎮“改貌”。
2月1日以來, 云陽縣政協主席賴建彬先后9次深入到泥溪鎮現場指導工作。針對泥溪、桐林兩個集鎮面貌較差的現狀,在疫情可控的形勢下, 于3月20日啟動泥溪集鎮“臟、亂、差”改造建設,重點對集鎮街道店招店牌、公共廁所、管線、房屋排危等公共服務項目進行統一規范、整治,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通訊員 譚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