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正值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當天,市經信委大會議室,一場在全市復工復產企業中推廣大數據及工業互聯網應用的視頻會議正在舉行。隨后,關于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普及,在我市復工復產的工業企業中全面推開。
![]() |
▲疫情期間,重慶全面推廣使用“渝康碼”,通過大數據手段服務市民安全出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記者 羅斌 攝
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作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等,既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應急舉措,也是促進我市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工業互聯網助企業數字化戰“疫”
2月中下旬,市經信委組織金蝶、用友等19家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免費提供74項應用服務,引導企業分類運用工業互聯網解決復工復產問題,助力企業數字化戰“疫”,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
在金蝶軟件重慶公司推出的“金蝶云星空”產業互聯網平臺上,目前已有涪陵榨菜等上千家企業使用,企業管理者可通過該平臺,遠程對企業采購、物資、物流、生產等環節進行及時管控。
“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各項服務,將有效解決疫情防控下的企業復工復產難題。”用友科技公司智能制造專家李光銳說,比如在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生產智能設備的企業,可以清楚地查看其設備在任意區域的運行狀況,包括開機、產能、數據傳輸、設備狀態等,都能夠一目了然地在平臺屏幕上呈現。
“這次疫情將深刻改變制造業發展方式,智能制造將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工業互聯網將被更多企業接受,5G技術應用將不斷深入。”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表示,接下來,市經信委將加快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5G等普及應用,實現異地線上辦公、網絡化協同生產、設備遠程管理運維等,讓更多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同時,轉變管理方式、生產方式和企業業態,提高應對疫情防控等緊急情況的能力。
大數據為企業防疫復工添保障
用好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讓企業做好各項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復工復產,是我市數字化戰“疫”的一大亮點。
員工春節期間去過哪些地方?有無感染風險?如果用傳統的信函、電話等方式進行統計調查,不僅效率不高而且不夠精確。
為此,重慶高新區建立大數據管理平臺,讓轄區內近千家企業、逾4萬名員工在手機上填報、在線提交,從而高效準確掌握企業和員工的“動態軌跡”。
“不僅企業可通過平臺及時提交復產申請,員工也可通過平臺提交活動軌跡等信息,讓企業在線就能夠掌握員工基本情況,提高了復工復產申請效率和疫情防控保障。”位于重慶高新區的杰斯比塑料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負責人易康說。
為提高企業復工復產申報效率,江北區同樣將大數據技術“派上用場”——由江北區大數據局聯合中國移動重慶公司為復工企業制作的“防疫復工申報服務平臺”,可通過企業線上自主填報,智能搜集到復工人員的基本資料、健康狀況等信息,并自動校驗其14天行程軌跡,經平臺大數據分析綜合判斷后,向相關部門提供企業是否復產的建議等。
特別是在2月19日,“渝康碼”正式上線,作為市民健康出行、企業員工返崗的通行憑證,進一步確保了企業得以有序復工復產。另外,包括重慶市協同辦公云平臺、疫情排查信息系統等多個大數據平臺陸續上線建設、運營,都為全市數字化戰“疫”提供了保障。
政務事宜線上辦理確保有效防疫
疫情防控期間,“云辦公”方式讓大量政務事宜辦理從線下轉向線上,以“渝快辦”平臺為主的線上政務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渝快辦’共接受企業、群眾查詢服務179萬件,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的比例超過95%。”市政府電子政務中心主任馮駿表示,當前“渝快辦”注冊用戶已超過1100萬,網上辦件總量超過7200萬件。
疫情防控下,我市充分發揮“渝快辦”作用,及時發布國家和我市出臺的各項幫扶企業政策措施,引導辦事企業和群眾通過“渝快辦”網上辦事大廳,以及移動端、支付寶、微信小程序等線上服務渠道進行網上咨詢、預約、辦理,特別是推出的“郵寄辦”“預約辦”等服務方式,實現了人員無接觸并高效辦理,有效避免人群聚集。
目前,“渝快辦”已連接全市60多個市級部門、3600多項政務數據資源,實現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并統一了平臺辦理和標準服務。接下來,“渝快辦”還將推動“一網通辦”功能在電腦端、大廳端、移動端和自助終端四個路徑的融合服務,持續提高網上辦理事項的覆蓋度和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