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與外資,是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外貿外資受到沖擊,重慶也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持續維護產業供應鏈、穩定全市外貿外資,成為今年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
3月31日,我市舉行外貿外資企業發展座談會。會上,相關部門、企業就重慶今年的外貿外資發展發表了自身的看法。整體來看,外貿外資企業持續看好重慶的投資環境。
堅定在渝投資信心
“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形勢,公司管理層仍保持對重慶的堅定投資信心。”座談會上,奧特斯科技(重慶)公司中方負責人夏茜如此表示。
她說疫情發生后,重慶市委市政府迅速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兩江新區的“抗疫暖企八條”,江北區“一企一員”幫扶,市商務委、市外商投資協會主動上門服務等。這充分體現出重慶對企業的支持與關心,也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實現快速復工復產。
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公司中方負責人田宇談到,這些年,SK在中國,在重慶的投資合作,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巨大的經濟活力與穩定的市場,也感受到了重慶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雖然全球都出現了疫情,但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關心下,在市商務委、重慶高新區、西永綜合保稅區等支持下,我們受到的影響較小,將努力保持穩定生產。”田宇說,SK愿意繼續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實現互利共贏。
企業復工復產順利
當下,復工復廠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重慶想要穩定外貿外資,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是必然措施。
“我們從2月初開始,在全國率先啟動網絡問卷調查,對全市435家外商投資企業進行了調研摸排,梳理并報告企業面臨的共性困難和問題。”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張穎嫻表示,了解到需求后,才能有力地促進企業復工復產。
整體來看,重慶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較好。以重慶傳音公司為例,該企業曾獲中國出海領先品牌50強,其三大品牌手機出口到全國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該企業復產后員工已達2800多人,日生產功能手機16萬臺,智能手機1.5萬臺,復產率達90%。
再如川崎(重慶)機器人工程公司,該企業于2月下旬開始逐步復工,3月10日全面復工。復工以來,正加快完成此前受疫情影響的機器人制造及企業自動化線體集成項目的交期,并積極為部分中小企業提供機器人自動化應用解決方案。
力爭完成年度目標
“綜合分析,疫情影響是短期的,外貿外資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市商務委主任張智奎表示,重慶將堅定信心,咬定目標,以更大力度維護產業供應鏈,穩住外貿與外資,力爭全年完成目標任務。
重慶外經貿集團董事長喻楊稱,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下一步集團將以“一帶一路”為重點,開拓外貿外經市場。同時,加快模式創新,主動適應全球外貿新生態,做大做強幫扶平臺,推動更多企業“走出去”。
張智奎還表示,疫情雖然對重慶外貿外資工作帶來沖擊,但也倒逼了企業的轉型升級。這一觀點,也得到企業方面的認可。
重慶大江動力設備制造公司總經理熊曉華稱,當下,公司正積極推動智能制造升級以及傳統通機產品轉型,并加強品牌和渠道建設。
德勤中國華西區總經理張鵬則稱,疫情的出現,加速了專業服務業的轉型,線上辦公、遠程服務等手段開始增多,市場細分也更加明顯。為此,德勤有信心,盡快恢復業務并在今年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