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者按:
在137萬云陽兒女眾志成城、齊心抗疫的英勇戰斗中,縣互聯網協會2月18日發出“同心抗疫,云陽有愛”征集令,面向全縣發起“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主題征文活動,以特殊的方式配合打贏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活動得到了廣大網友的積極支持,在此予以感謝。自3月7日起,縣融媒體中心陸續在各平臺選登20篇優秀作品,敬請關注。
2020,這個春節不尋常
作者:雷揚梅(網名:三笑)
武漢封城之前,大概是一月十幾號吧,在今日頭條刷到關于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立馬有同事說一月幾號就在傳消息了,官方辟謠說“人不傳人"。同事有孩子在武漢讀書,應該更關注武漢的事情。再一看消息下的評論:很多武漢的網友說哪有那么嚴重,我就是武漢人,這會兒正逛商場呢,沒有的事。然后我也相信這篇文章是夸大了事實。
一:驚聞疫情,恐懼縈懷
23號下午,一家人逍遙地去重百。大街上車水馬龍,人們神采飛揚忙著采購年貨,一排排大紅燈籠詔示著又一個熱鬧的年來了。晚上突然傳來武漢封城的消息,瘁不及防間韓國電影《流感》的鏡頭鋪天蓋地而來,封城后的盆溏堪稱人間地獄,人們的恐慌和絕望充斥著整個畫面。瞬間,無限放大的恐懼緊緊攫取了咽喉,我是個悲觀主義者,一連串的預后在我腦子里不斷出現。去重百的路上,商場里,有沒有擦肩而過的感染者?然后又不斷地安慰自己,沒有像車廂一樣的密閉空間,去商場又沒停留多久,沒事兒的。日子在不斷刷屏,不斷關注中緊張前行。
一夜之間,美麗的小城喧嘩褪盡,大街上空寂凝重。先生接到通知,馬上要去上班,挨家挨戶排查從外地回來的務工人員。這不是要置身于危險的境地嗎?但疫情就是命令,我每天在忐忑不安中等他歸來,洗手、洗臉、洗澡換衣服,消毒,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時感覺心口悶,喉嚨也堵。這時候,孩子們也添亂,每天要去鄉下陪爺爺奶奶,盡管是自己開車,但電梯呢,安全嗎?我百般叮嚀千般囑咐。他們為了讓我放心,走樓道,還拿出隨身帶的酒精,隨時消毒。當門"咣當"關上的時候,一種酸酸的感覺涌上心口,孩子們對爺爺奶奶的愛多于我,為爺爺換電線,網上買氧氣管,為他們買好吃的,圍著火爐陪他們聊天。讓子女輩感到汗顏的同時也感到很欣慰,孝敬,感恩,有愛的孩子。
一個人在家,什么也干不了,瘋狂地刷屏,接收鋪天蓋地的真真假假的信息,為權謀者的傲慢而憤怒,為逝去的生命悲傷,為疫情籠罩的荊楚大地心痛。每天被各種情緒裹挾著,不能自已。
二:囿于方寸,反思親情
今天,孩子們照例去鄉下。一個人坐在火爐邊,落寞恐怖的同時也讓我有時間深深地思考:孩子們為什么不喜歡在家玩呢?吃的應有盡有,不干涉他們的日常生活,充分尊重他們的一切行為習慣。也許是我有什么地方讓他們覺得不可親近?或許是有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給他們心靈上留下了傷痕?或許是我這個做母親的不夠溫暖,不夠愛?曾記得孩子說過,我是個高高在上的母親,可我沒感覺,對孩子的話也不屑一顧,依然我行我素,一副說教的面孔,自我感覺一切都是為了他們。這不正是我和父母的關系嗎?揪著他們的執拗,重男輕女不放,全盤否定那些鋪天蓋地的溫暖。忽然間淚濕眼眶,慌忙拿起電話,囑咐爸爸媽媽要注意安全,少出門,別串門,別感冒。不尋常的年,不尋常的收獲。我們常常以忙為借口,行走在匆匆浮世,來不及回望來時路,來不及對心靈來一場痛快的洗禮,來不及叩問一下自己的靈魂。有多少個春節都在探親訪友中度過,在人情世故中行走,在觥籌交錯中往來,而唯獨忽視了家人,忽視了自己。抗疫的日子,在靜置的時光中,我在心里和爸爸媽媽進行了一次靈魂對話,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靈魂對話,父母子女一場,不光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應該是在和諧的心靈中,在包容和理解中加倍珍惜,錯了今生沒有來世。不安和恐懼也在不斷地放下和反省中逐漸消失。
三:捕捉信息,預留走勢
每天依然看看最新消息,在滿屏信息中分析接收我認為比較真的信息。新上任的領導雷厲風行,揮起手術刀力剜腐肉膿毒。政府的高度重視,專家和醫療隊的馳援,各路物資的到達,科研團隊積極研制疫苗和新藥,積極的應急措施,徹底公開的信息,小城工作人員的嚴密防控,讓我放下了所有的恐懼和擔憂。只是每天關心住在武漢市區并親臨一線的朋友,在對話框留下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幾天的不回復讓我心情多了一份沉重。我問情況好些沒,他說活著就是勝利,英雄的中國人民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并舉起拳頭。朋友是領導話不多說,我也不多問,每天祈禱他們能平安歸來。對于增漲的各類數據,甚至于看到作家方方里提到的殯儀館到處都是無人認領的手機時,也不恐慌,前期收集的各類信息經過綜合,那情景早在預料之中。一個千多萬人口的城市,突然發生這么大的公共衛生事件,有人為因素,但出現過后的應急措施也不能做到都是正確的,比如輕癥自行隔離,無疑會傳染一家人。那些找不到醫院,找不到床位,得不到確診的病人,都是流動的傳染源。但我相信,有效的措施和辦法一定會有的,且行且改進。人類一直和各種災難并行,但每一次了不起的人類都戰勝了災難。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聚會,不出門,勤洗手,勤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就是對防疫工作的最大貢獻。
四:思考生命夾縫讀書
多少逆行者義無反顧,醫生,護士,志愿者,醫學專家,基層工作人員,一線記者。但他們更是父親,母親,兒子,女兒,每天和病人零接觸,每天面對生離死別,面對傳染的風險和隨時可能到來的情感崩潰,那些追著靈車聲嘶力竭呼喊親人名字的悲痛的場景,讓我重新思考生活和生命的意義,在不可抗拒的生死面前,功名利祿又算什么呢!唯有家,唯有親人,唯有健康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巨大財富。活著就是奉獻,生命不在乎長度,只在乎厚度,來不及舉行婚禮的醫生,倒在抗疫一線,哪怕是一顆流星,也留下瞬間的光芒。我沒有逆行者偉大,但可以珍惜擁有健康和生命的每一天,我又在安靜中拿起了書本,重讀《西廂記》,感受“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唯美與相思。感受《百年孤獨》里每個人魔幻的,近乎瘋狂的無法言說的孤獨。走近蔡曉安老師的《歲月是一條蜿蜒的河》,娓娓道來的每一個故事,文筆細膩,歌頌真善美,鞭跶假惡丑,作品如作者,安靜內斂,沉穩大氣。
五:遵守作息,讓心鈍感
遵守每晚10點睡覺,早上5:30醒來的一貫的作息時間。
早上醒來,照常摸過手機,看看疫情最新消息。"雙黃蓮口服液"告罄,看到微信群里鋪天蓋地問有沒有"雙黃蓮口服液"時。我震驚了,多少人一夜未眠?多少人還處在對死亡的恐慌和焦慮中?他們抓住仿佛可以救命的口服液,相信這藥能短期而有效地制止病毒,而我早已讓生活回歸到了正常。我很慶幸是一個凡事慢一拍的人,人家半夜搶藥時我已進入熟睡狀。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說,不要對日常生活太敏感,良好的睡眠是鈍感力的核心代表。所以特殊時期,花點時間去甄別真偽,觀察和體會內心的感受,接受現實,做自己喜歡的事,放下手機,減少關注,做好防護,回歸日常,就能獲得心靈的平安與快樂。
讀書,寫字,鍛煉,聽聽音樂,做做衛生,靜靜地坐一會兒,讓身體和心靈徹底放松。偶爾看一點正面新聞,讓內心變成太陽,既滋養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家里的土大蒜冒出了嫩芽,應該是去年8月份就該栽種的,它們躺在廚柜下面,身形飽滿,一直沒空心。春天來了,它們迫不及待長出嫩芽,我把它們移栽到空了的花盆里,沒幾天全部長出硬硬的,青青的嫩芽。春天勢不可擋,一切都在向陽求生,當你不再小心翼翼,大膽放下所有的防護走出家門時,一定有蓬蓬勃勃的萬物等著你。春已到,山河無恙。
溫馨提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