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面那位坐起的那位老輩子,麻煩您把自己的口罩戴好勒。提醒大家,千萬莫大意!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還要再堅持堅持才行。”3月12日,在青龍街道復興社區老廣場,開展疫情防控日常巡邏的志愿者金美梅和她的“戰友們”正拿著擴音器耐心地勸導在廣場玩耍的社區居民們,提醒他們要保持警惕,不要打堆,保持至少2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這是一個多月以來,在復興場鎮上每天都可以看到的一個生動場景。
緊急關頭 誰能挺身而出
2019年底,該社區居委會主任因為到了退休年齡,恰巧之前剛剛退休。復興社區“兩委”在職社區干部這就只剩下了4個人,在疫情的陰霾下更顯得人手緊張。
1月24日,在全面啟動疫情防控的緊急關頭,復興社區居委會立即發出征集志愿者的召集令,楊遠平、駱元友、曾洪云等3位復興社區居民率先站了出來,三人幾乎在同一時間趕到了社區報名,他們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回報,表示愿意聽從安排當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
通過社區居委會的積極號召,也在他們三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加入志愿者的隊伍,最多的時候達到78名志愿者。他們當中有普通共產黨員、群眾,有離退休村干部、教師,有在校大學生、企事業職工。大家都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家園”這一目標而勇敢地站出來,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非常時刻 全面排查登記
咚咚咚的一陣敲門聲之后:“您好,打攪一下,我是社區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請問您們屋頭在家有幾個人哦?有沒有從外地回來的?我們這邊做一個登記,麻煩您幫忙配合一下……”
1月25日,青龍街道派駐復興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組和社區支部書記研究后決定,整合街道工作組干部、社區干部、組長、志愿者,大家兩兩分成一組,具體負責2至3個網格,在自己包片區域內挨家挨戶地進行人員排查、做好信息登記、宣傳最新防疫知識。每天大家早上八點出門,在場鎮范圍內開展地毯式全覆蓋排查,對不在家的就電話或者微信聯系,每天情況一報告一匯總,常常是忙到晚上才收工。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前后四輪大排查。據統計,累計走訪排查11261戶39415人次。
2月8日,復興社區工作人員曾莉聯系家住在復興場鎮楊遠高聯建房的居家觀察對象宋某,電話中得知,宋某前兩天有點發燒、干咳不止。8日這天,和他住在一起的母親也出現了干咳的癥狀。原來,宋某之前向社區上門排查的社區干部劉麗、楊遠平隱瞞了自己的出行軌跡。經仔細查問,宋某由廣東乘坐私家車到達武昌,后乘坐高鐵到宜昌,再從宜昌乘坐普快列車到達萬州,最后萬州乘坐大巴車返云。社區立即將此情況向街道報告,然后對接上青龍街道中心衛生院,當天傍晚醫院的120上門便接走了宋某家三口人。第二天通過核酸檢測,結果顯示宋明全是弱陽性。當聽到這一消息,讓劉麗和楊遠平在內的所有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好在,經過縣人民醫院集中隔離、反復檢測,證明了只是虛驚一場。
后來,回想起去宋某家入戶的場景,志愿者楊遠平還忍不住感嘆:“我們現在想起還有一點后怕。雖然我們自己知道,排查的時候是冒著一定的風險,自個都覺得無所謂,擔心的是連累家人。哪個曉得,你今天排查的這個人是否攜帶了新冠病毒。我們是為了大家的安全才豁出去的,只是希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個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不配合,其他的自個心里明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