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關疫情傳播態勢、虛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謠言在網上傳播,引發不少網民誤解誤讀,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嚴重影響網絡安全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干擾。特別提醒:以下這些為謠言,信不得!
謠言1:璧山天府花苑確診一例
![]() |
3月18日,璧山微信群流傳:“璧山天府花苑確診一例”。
真相來了
經璧山區委網信辦核實,該消息為不實信息。璧山區并無天府花苑小區,只有天湖花園小區,且該小區并無新增確診病例。
謠言2:獻血使新冠肺炎康復者更衰弱
近日,網上有流傳說法稱: “獻血會使新冠肺炎康復者更衰弱。”此消息在微信等社交平臺廣泛傳播,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真相來了
一、捐獻者必須符合獻血漿的身體條件
當新冠肺炎康復者表達有捐獻血漿的意愿后,需要審核他/她是否符合以下這些條件。第一,從出現臨床癥狀時間起不少于3周;第二,符合最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第三,年齡應當滿18歲,原則上不超過55歲;第四,男性體重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第五,無經血傳播疾病史;第六,經臨床醫師綜合患者治療等有關情況評估可以捐獻血漿者;第七,康復者簽署捐獻血漿知情同意書后,接受健康征詢,排除不能獻血漿和暫緩獻血漿的情況。
滿足上述條件的康復者,在捐獻血漿前還要接受體格檢查、血液檢查和特殊檢查。
二、全封閉一次性管路采集避免交叉感染
“新冠康復者血漿”是使用全自動單采血漿機或全自動血細胞分離機采集的。采集過程中僅采集血液中分離出來的血漿成分,而血液中的其他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經分離后即時回輸給捐獻者。
采集血漿過程中,血液在一次性無菌的密閉管路中循環,血液不與外界接觸,捐獻者在血漿采集過程中不會感染疾病。
三、捐獻血漿后的生理恢復
我們人體的血液是由55-60%的血漿和40-45%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的。血漿含有90-92%的水分及8-10%的蛋白質、脂質、無機鹽、糖類和小分子有機物等重要成分。平時人體70-80%的血液參與循環流動,其余的血液則貯存在肝、脾等臟器內。
當獻出200-400毫升血漿后,這些貯存于肝、脾等臟器內的血液會立即釋放出來,一般在獻血漿后1-2小時血容量就會得到恢復。人體失血后,蛋白質、脂質、無機鹽、糖類和小分子有機物有所減少,但在身體的自我調節下,不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這些成分可以通過食物吸收,在48-60小時內恢復到原有水平。
綜上所述,嚴格的獻漿條件、體格檢查、血液檢測和全封閉管道采集保證了血漿捐獻者在捐獻血漿后的身體健康,同時也保證了接受血漿輸注患者的安全。因此,康復者捐獻血漿,既能治病救人,又不會影響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