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張莎)最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利用5G技術,協助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進行遠程醫療服務。
在涪陵區珍溪鎮東橋村的晚熟柑橘收購點,柑橘挑選、裝箱、出貨井然有序。通過電商平臺,這里的柑橘可以銷往全國各地。
在大渡口區九宮廟農貿市場,5G智能疫情防控巡邏機器人投用,可同時測量5米范圍內10個人的體溫……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時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自2月中旬開始,我市部分重點網信企業向市民群眾、社區、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提供了兩批急用、實用抗擊疫情信息化的免費產品服務,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提供服務支撐,助力戰“疫”。
推廣應用智慧防疫
這批免費產品服務以解決防控難、辦公難、復工難為突破口,涉及疫情防控、線上辦公、生產經營等十八大類。重慶電信啟動“暖春行動”,免費為承擔或支持抗擊疫情任務的1850家政府、醫療機構及企事業單位提供天翼會議云服務,目前已服務用戶12.48萬人、支撐會議3.18萬場次。“停課不停學”免費專區已向460多萬用戶提供服務,為3萬個教師家庭免費提速到500M。為園區、企業提供云呼叫、智能工廠、測溫篩查等應用,已排查人員超過25萬。
重慶移動為重慶市公共醫療救治中心、重醫附一院、重醫附二院、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等13家定點救治醫院及市衛健委開通部署“5G遠程診療平臺”,實現5G雙千兆遠程會診及醫療影像快速傳輸,依托全國范圍內遠程門診、會診、病歷交流、聯合體醫療培訓,使危重病人的診療將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視界網聯合浩歌科技公司,在陸軍軍醫大學醫學心理學專家指導下推出“AI心理健康服務公益平臺”,解決市民在疫情期間出現的恐慌、不安、焦躁、失眠等負面心理問題。目前已覆蓋全市約771萬人。
互聯網+惠民生
外賣火鍋、采購原料、在線學習、推銷農產品……這些產品關注民生需求,推動著生活服務業與互聯網產業深度融合。
疫情期間,我市助力傳統餐飲行業入駐電商平臺,35家火鍋門店三天配送超1萬單;引導網絡媒體向城市生活綜合服務平臺轉型,開展助農線上推售,僅橙類水果零售超21萬斤;搭建“重慶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實現產銷信息對接1133條次。
金蝶軟件重慶公司推出的“金蝶云星空”產業互聯網平臺,幫助上千家企業通過遠程進行物資采購、生產調度、銷售、配送工作。其中,涪陵榨菜公司通過云平臺快速響應和調整,2月以來完成2000多筆采購業務,保障了原料物資供應,為100余家經銷商實現產品供應,銷售額近1億元。
“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同步推出“在家上學”重慶優質慕課云平臺。截至3月9日,已審核上線優質慕課達3200部、總時長達11萬分鐘,日均在線人數(IP)達到103萬,日均頁面瀏覽量達1000萬+,實現全市邊遠鄉鎮全覆蓋,其中酉陽縣每天就有9萬中小學生參與在線學習。
針對疫情期間復工復產的防疫問題,重慶公交集團根據公共交通客流量變化情況,充分利用大數據數據分析,對公交車實施實時調控、精準調度,有效確保了主城公交車內人員不積聚、不扎堆。通過大數據分析,監控中心可以獲得公交車起始點線路以及最高斷面客流量,為調度人員及時增發區間車和大站快車提供了決策支持,從而可以快速削減高峰車輛裝載量。
倒逼重慶信息化規模部署
近日,萬州區牌樓街道觀音巖社區,社區工作人員正幫助居民申報使用“渝康碼”。2月中旬,重慶市全面推廣使用“渝康碼”,倡導出行人員“一人一碼”,利用大數據手段服務市民出行安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為實現疫情中政務服務“不打烊”,我市推出2.0版本的“渝快辦”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在原有590項政務服務事項基礎上新增352項辦理類事項,事項類別涵蓋社保服務、醫療衛生、戶政服務等18個領域,辦理類事項占比也由35%提高至60%。
市委網信辦負責人表示,重慶市綜合運用5G、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在防疫抗疫、保障民生、維護運轉和促進發展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撐,也推動重慶進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步子,擴展更廣外延,增加更多內容,提出更高要求。“這將促使重慶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抓手,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同時,為當下復工復產及未來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