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
2月10日,我從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借來音響設備,又從社區里拷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音頻文件,在小區里循環播放,讓防控政策的聲音響起來,傳遞到每家每戶。
“嬢嬢,您下次買菜可以提前理個清單,一次可以多買點兒,我來幫您提!”“老輩子,您可以讓晚輩兒在網上下單買菜,就可以不出門了!”為嚴格落實以家庭為單位每戶每兩天外出一人買菜等措施,縣人大監察和法制委辦公室副主任張永峰也加入了隊伍,防控隊員個個使出分身解數,紛紛好言相勸。不少鄰居們笑著回應說:“要得!要得!謝謝你們,這也是為了我們好!”
只要有居民在出入口登記的時候,我就順便把全市官方網站通報的萬州、云陽疫情信息、確診病例軌跡等告訴他們,讓他們意識到這看不見的危險。小區里有位90多歲的老爺爺,前幾天都會拄著拐杖出門遛一遛,在小石凳上和老人們坐在一起聊聊天,這幾天再也沒有看見老人們聚在一起聊天了。
“我不從你們那邊過去,躲得遠遠地,也不用麻煩你們。”六單元里的一位老同志沒有戴口罩,我從家里帶來口罩偷偷塞給他,可他依然還是“裸奔”著口鼻出門,“我真的舍不得戴這幾個口罩啊,我去超市買東西時再戴上。”他似笑非笑地說。
我只好走上前去好言相勸,“您不戴口罩出門,真的很危險!”“家里老老小小和您一起吃住,您怕不怕大病毒帶回家,您說是不?”“好!好!”老輩子紅著臉連聲應承,只好從口袋里掏出口罩戴在耳根上,我才放心地看著他離開了。
有的居民嘴上叼一根煙,口罩壓在脖子上,成了一個口水兜;有的口罩只遮住了嘴巴,鼻孔留在外面,他們從登記處出入時,防控隊員提醒他們新冠病毒可能隨著空氣中的氣溶膠傳播,說不定鼻孔吸口氣就可能“中招”。他們二話不說,趕緊戴好口罩,把口鼻捂得嚴嚴實實。
三
2月11日,我們在小區封控第三天,居民們填寫有戶主、房號的出行通行券,每兩天一張需要逐戶填寫更換,居民們逐一登記出行情況。我將家里自用的消毒酒精、噴壺、消毒濕巾和面巾紙等物品送到防控點上,不時在出入口登記區域噴灑消毒。盡管把簽字用過的圓珠筆用酒精消毒后,分別放置在兩個不同的筆筒里,不經意間依然有居民隨意交叉取筆的情況,或多或少地給登記工作量帶來了風險。
我把浙江等地樓棟封控的經驗帶進小區里,把原來用A4紙裁剪而成的居民臨時出入券,聯系一家廣告公司換用粉紅色硬卡紙制成的居民臨時通行證,正面登記每戶居民戶主、房號、人數等信息,背面用小表格列出2月的具體日期。
居民們只要再外出時,就在居民臨時通行證背面對應的日期上自己畫√或簽名,防控隊員在出行登記本上記錄鄰居們出入情況,減少了彼此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2月9日,外出人數57人;2月10日,45人;2月11日,外出27人……漸漸地,居民外出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讓我們幫忙跑腿的聲音越來越多了:
“幫我買5塊錢的生姜。”
“幫我買幾桶方便面。”
“幫我買幾個蘿卜。”
…………
“只要您相信我,就行!”我有時騎著小輪自行車,幫忙把居民們需要的東西逐一送到他們手上,讓他們盡量少出去。
隨著全縣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有序恢復,春日暖陽照在601號防控點居民們臉上,小區里不時傳出了陣陣笑聲……
(通訊員 譚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