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記者 廖雪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穩投資成為全市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2月28日,來自市財政局的消息稱,重慶近期準備開工復工100個項目,年度投資預計1200億元,這些項目的投資規模大、分布領域廣、項目質量高,既能加快有效投資、補短板,也將為未來發展增后勁。
“建設穩則投資穩,投資穩則經濟穩。”市財政局局長封毅稱,按照中央和市委做好“六穩”工作的要求,我市備好重大項目開工復工“糧草”,組合政府性基金、公共資源、政府債券、PPP模式等多種形式,吸引各路資金加速涌入,為減小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提供堅實的投資支撐。
重大項目建設,錢從哪里來?據悉,市財政局已會同市發改委等部門,通過“資金池”與“項目池”對接協同,開年之初采取統籌政府性基金收入、公共資源和政府債券等辦法,籌集了1600億元資金,基本滿足了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土地整治和政府債務還本付息的資金需求。
政府性基金方面,市財政將綜合考慮房地產市場和項目推進實際,合理把握土地出讓的節奏和時序。
公共資源統籌方面,進一步盤活公租房商業資產、礦業權資產等,擴大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來源。
發行政府債券方面,今年重慶計劃擴大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用于土地儲備、棚戶區改造以及鐵路、軌道、教育、醫療、水利、冷鏈物流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目前,2020年首批新增政府債券332億元正公開招標發行,資金到位后將及時撥付使用到項目。
推進PPP項目方面,我市將提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民間資本放心且積極參與補短板等重點領域項目的建設運營,并在醫療、養老、教育、城鎮綜合開發等領域,策劃并盡快推出一批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高質量項目。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是做好投資工作的重要前提。”封毅表示,市財政局正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區縣有關方面按“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嚴格落實項目建設條件,區分輕重緩急、科學有序推進。從今年財政資金的投向看,將聚焦有利于增加就業容量、具有科技含量、確保環保質量的好項目。一方面,優先投向公共衛生、脫貧攻堅、生態環保和社會民生這些關鍵項目,支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補齊民生短板;另一方面,重點保障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市級重點項目和兩地共建的緊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