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月山下,御臨河畔,重慶兩江新區工業園區,一家家企業陸續復工投產,一個個項目加快開工,沉寂一個多月的機器轟鳴聲再次響起……連日來,重慶市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打出政策“組合拳”,有力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和重大項目建設,盡最大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防控形勢積極向好
當前,重慶市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精準防控措施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月29日,重慶市連續5日無新增確診病例,26個區縣連續14日無新增確診病例,待排查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持續減少。
重慶市成立了社區排查防控工作小組,開展社區拉網式排查,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他們以區縣為單元,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抓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強化因時因事動態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加大生產保障力度,多方協調浙江、山東、河南等省份原材料供應商,加強本地生產商與供貨方和物流方銜接。
重慶市啟動對所有新增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措施,設置200多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配備相關設施設備,設置“點長”,實行“點長負責制”。這些醫學觀察點具備良好居住條件,全部落實專人免費提供營養餐配送、代購物品等24小時“保姆式”服務。
在重慶銅梁區,農村3戶以上集中居住的院落都建立“院長制”,村社干部擔任“院長”,除做好院落日常防疫工作外,“院長”還當起春耕生產引導員和代購員,做到防疫春耕“兩手抓”;在南川區,區、鄉、村三級聯防聯控網絡讓排查橫到邊、縱到底、無盲區、無死角,目前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超過90%。
大數據智能化作用凸顯
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幫助企業盡快恢復生產,是重慶當前復工復產的一大亮點。
近年來,重慶積極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智能化改造為企業注入“活力因子”。在當前重慶復工復產的企業中,一些智能化項目展現出人工依賴度低、網絡協同和生產效率高的特點,實現穩生產、保供給,復工復產優勢凸顯。
在長安汽車重慶渝北工廠,汽車零部件在生產線上自動傳輸,無人操作的物流小車按照地上劃定的線路穿插往返,生產車間里只有零星幾名工人戴著口罩操作、巡檢,“主力軍”是流水線上700多臺工業機器人。據了解,該工廠生產自動化率在90%以上,比傳統汽車工廠生產線少了一半多人工,而且運用了工業物聯網平臺,生產線能定時采集制造數據上千萬條,從而對設備運行實時監控預警。
“實施智能化生產避免人員扎堆,讓不少像長安汽車這樣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業,能在疫情防控等緊急狀態下快速復工復產。”重慶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重慶市共推動實施1280個智能改造項目,認定建設115個數字化車間和25個智能工廠。
中國移動重慶公司聯合江北區大數據局,為計劃復工企業量身定制了“防疫復工申報服務平臺”,該平臺實現線上自主填報,智能搜集復工人員基本資料、健康狀況等信息,為政府對企業復工審批提供輔助依據。目前該平臺已投入使用,服務上千家復工企業,覆蓋人員數萬人。
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說,針對當前疫情,兩江新區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采用提時效、降成本、保暢通等多方措施,開辟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通關企業辦理手續,保證零延時,提高中轉貨物效率。位于兩江新區的果園港利用“國際多式聯運系統”實現在線辦公,全程做好提貨、報關、倉儲等各個環節,確保物資快速清關。
“龍頭”牽引全鏈復工
疫情防控不松勁,經濟發展鉚足勁。2月28日,記者在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長安福特變速器工廠看到,車間內多條生產線已啟動運行,上百名工人正戴著口罩、頭套忙碌作業。
“目前有超過400名員工順利返崗,生產的變速器產品除供應長安福特在全國的多家工廠外,還將銷往北美、南美、歐洲以及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場。”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人事與行政副總裁劉忠勝告訴記者,為幫助長安福特盡快復工,兩江新區協調了轄區內60多家公司配套企業復工生產,還與重慶其他區縣協調推動了100多家配套企業恢復供應。
龍頭企業“動”起來,產業鏈“轉”起來。重慶發揮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帶動和牽引作用,打通產業供應鏈和資金供應鏈。針對龍頭企業、重點企業,重慶組建了專門的產業鏈協同復工小組,一方面,重點鎖定100家汽摩、電子、裝備、材料等行業的龍頭骨干企業,“一企一策、一事一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另一方面,確定重點企業和重要物資生產企業的主要配套企業近800家,精準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生產有序步入正軌。
企業復產,用工難題怎么破?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黎勇介紹說,重慶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在537家重點企業設立人社服務專員,實時對接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用工需求,建立企業用工需求臺賬,“一企一策”做好用工保障服務。
在重慶江北區港城工業園,園區鎖定“龍頭企業優先,兼顧配套產業鏈”的復工思路后,組織“6+1”專項工作組下沉企業蹲點服務,與重點企業聯合辦公。針對海爾配套企業復工時序不同的問題,江北區相關部門聯系了全市19個區縣經濟信息委,為海爾配套企業復工提供保障。
重慶紅宇精密工業公司是位于璧山高新區的一家特種裝備和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公司宣傳部副部長楊琢鈞告訴記者,政府相關部門不僅協調解決公司在原材料、供應鏈、設備保障等方面難題,還為上游的22家配套企業提供了上門防疫輔導服務和口罩、電子體溫計等防疫物資,保障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復工復產。
數據顯示,截至2月27日,重慶全市規模工業企業開工6191家,占95.1%。其中,全市100家重點龍頭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它們牽引的600家產業鏈配套企業開工率近90%。
重大項目加速復工
企業有序復工的同時,重大項目也加速復工開工。2月25日,重慶武隆仙女山機場項目正式復工,施工現場忙碌而有序。機場飛行區場道工程標段負責人胡奇說,預計第三季度能完成2800米跑道的鋪筑,為年底機場基本建成、具備通航條件打下堅實基礎。
“精準施策,分類指導,在保證安全和質量前提下,加速重大項目復工開工。”重慶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特別重大的項目,重慶建立了跨行業、跨區縣的工作專班進行集中攻堅,以盡快實現開工。截至3月1日,重慶市級重大項目中續建項目累計復工548個、復工率98.4%;新開工項目累計返崗復工270個、返崗復工率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