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抗疫一線人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有醫生、警察、村支書、研究人員……
他們是最美“逆行人”。
從2月28日起,上游新聞開設欄目“抗疫群英譜”,記錄這些抗疫英雄們。也愿你們,戰疫結束,平安歸來!
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看過醫生、護士的眼睛。
這是為什么?
“那是因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護目鏡里的眼睛閃爍著向生的光芒?!边@是黃霞2月23日在微信朋友圈曬出的答案。
37歲的黃霞身材嬌小,動作利落、走路帶風,最忙的一天要和同事要守護28名重癥和危重患者,隨時待命從死神手里搶人。
2月27日下午,提到重癥肺炎病區患者減至個位數時,她一直堅定的眼神里瞬間填滿喜悅。接著,她望向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說:再努力一把,早點讓重癥肺炎病區(患者)清零才是我們的答卷。
![]() |
2月27日下午,黃霞出現在重癥肺炎應急區的安全區,忙著為“戰友”春花細心穿戴白衣“戰袍”,時不時地問一句:“會不會太緊?”
一切妥當之后,她在防護服上寫下:春花,加油!
連續幾天里,面對即將進入隔離病房的同事背影,她堅定地舉起右手緊握拳頭喊“加油”,轉身又投入忙碌當中。
現在醫院“下令”不許她進病房:先休息好,何時能進去等通知。這道“禁令”,源于她幾天前的一次缺氧暈倒。
黃霞是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百安分院重癥肺炎應急病區的副主任,渝東北片區的新冠肺炎重癥和危重患者,都由她和同事守護。
1月19日上午,她早上8點多進病區查房之后,一直忙到中午12點過才出病房。下午4點過,她先后從死神手里奪回兩條人命。
一開始是10床患者血氧飽和度大幅下降,這邊剛搶救過來,6床的危重病人又出現血壓不穩、體溫下降。
她中間來不及歇息,與專家組溝通緊急施救方案后,又轉身從死神手里搶人。兩個半小時里的爭分奪秒,兩名危在旦夕的患者轉危為安。
就在她要打視頻與專家組通話時,突然雙腿一軟站不住了。身旁的護師趕緊扶住她,消毒后走出隔離病房。脫下防護服并揭開口罩發現,她嘔吐出一些清水。
“幸好是空腹?!秉S霞說,當天從早上忙下來,她疲憊得沒有胃口,中午也沒吃啥東西。
在嚴實的防護下戴著多層口罩嘔吐,是非常危險的——極可能導致窒息。經診斷,她因缺氧導致急性腦水腫。
為保證她的休息,醫院下令強制她至少靜心休養一周。可才過3天,她又向醫院提出申請。禁不住軟磨硬泡,在對她的身體進行檢查評估后,同意她回到工作崗位上,但是“嚴禁”進入隔離區。
“大家都在忙,怎么坐得住?”黃霞說,“大家都在忙,不讓我進病房,又沒說不讓我在外圍打雜。
![]() |
黃霞是醫院最早一批上疫線的醫護人員。
“我是黨員,又是長期在急救分院與重癥打交道,肯定我要先上?!秉S霞說這話時一臉平淡,“至于怕不怕,是后頭才會想的事?!?/p>
出于醫生的職業敏感,她根據疫情形勢判斷,春節期間肯定特別忙。1月19日,考慮到丈夫沒在萬州,她以將父母和孩子送回梁平。
“今年春節可能忙,可能不得回來?!迸R走的時候,黃霞叮囑父母好好照顧自己,等她忙完后再回去接?!巴ㄖ獊淼糜悬c快!”
1月21日凌晨4點,重慶首例重癥新冠肺炎患者轉至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次日一早,已被任命為應急病區副主任的黃霞,走進病房開始“戰斗”。
自那之后,她在微信朋友圈轉發疫情的消息,都會刻意設置屏蔽,讓父母不可見,“要是他們曉得了,不曉得好擔心,這樣我就不用解釋那么多了。”
每天上班時,先按時查房,隨時了解病人情況,還要記錄、診斷等,基本上停不下來。”黃霞說僅為患者拍胸部影像,經常要花兩三個小時。
讓她和同事特別惱火的是,進病房必須是“全副武裝”?!皩嵲谑翘珶崃耍 秉S霞說防護嚴實不透氣,剛開始那幾天不適應,慢慢地就習慣了。
病區里突發情況隨時有,暈倒的前幾天,她忙得不可開交。
2月16日一早,黃霞就進了隔離病房,直到中午12點才出來。下午4點,有幾個患者病情不穩定,她又沖進病房為病人置管、安裝動脈導管。傍晚7點,黃霞走出病房,得知要為一位危重病人使用“人工肺”。
“這在醫院還是第一次。”黃霞說,“人工肺”是尖端生命科技,對她而言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一忙起來,居然忘記了累?!睆纳钜?1點做準備工作,到17日凌晨2點走進病房,直到早上6點“人工肺”正常轉機,黃霞才與大家一道走出病房。上午稍稍休息,她又回到病房。
2月18日,本該黃霞休息,但眼睛一睜,她又去了病房。
堅守到現在,她全副“武裝”呆得最長的一次超過30個小時,經常幾個小時的忙碌,全身汗流浹背。
![]() |
投身抗疫一線的當天,黃霞在日記中寫道:接到通知時,腦海里就浮現電影《風聲》中的一句話“我輩只能奮不顧身”。
何為我輩?她在日記中解釋說:“直面挑戰,躬身入局者,皆為我輩?!?/p>
“我輩已躬身入局,勢必要共渡難關!”這是投身疫線次日,黃霞在微信朋友圈里寫下這一句話。
然而,重癥肺炎應急病區挑戰隨時都有,時間一久難免吃不消。
“被病人需要就是我的動力?!秉S霞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她在抗疫線上流了兩次眼淚,都是因為感動。
第一次是重慶治愈的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出院的前一天晚上,她告訴患者天一亮就可出院時,一向樂觀的患者頓時淚流滿面,不停地向在場醫護人員表達感謝。
“我當時也哭了,不過我轉身就擦干了?!秉S霞說,當時患者的這一幕,對在場的醫護人員和患者觸動都很大,“看到了打贏這場戰疫的曙光?!?/p>
第二次是在病房與患者談心時,一名患者向她感嘆:“看不到你們的臉,只有天天記你們的名字?!?/p>
黃霞接過話茬,叮囑好好養病,爭取早點出院。這么多醫生、護士,你現在記住了,出去還是會忘記的。
“我天天記,記住多少算多少!”
患者的話一說完,黃霞忍不住淚眼迷蒙。2月27日當天,再回憶起與患者這一席對話時,黃霞眼里仍噙滿淚水。
![]() |
不少患者的記憶里,經常在夜里聽到黃霞的聲音。
1月16日深夜,黃霞在協助準備“人工肺”安裝前,進隔離病房見患者周先生還沒睡,便湊上前關切地問。
周平雖不能一眼認出黃霞,但這個聲音他非常熟悉。自從住進隔離病房,很多個深夜,這個聲音在耳邊響起。
入院之初,周平情緒急躁,一度喪失治療信心,甚至想要放棄。黃霞一有空就和他談心、給他鼓氣。周平積極配合治療,最終成功治愈出院。
患者魏先生四次在輕重癥之間轉換,現在已順利挺過來。他在社交媒體中寫的感言中,也特別提到黃霞對自己的照顧。
她的關愛同樣也惠及同事。
有一次,疲憊的黃霞剛走出肺炎重癥病區脫下防護服準備換班,得知一位同事因腹痛而救治組差人,她放下還沒喝完的半杯熱水,“我馬上來!”
王歡工作之余總想念孩子,躲在角落偷偷抹淚,黃霞走上前將她相擁入懷里勸慰。
“最大的希望就是趕快‘清零’?!秉S霞告訴記者,自首例確診患者轉入病區之后,病區的單日在床患者最多時達到28人。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問:“現在重癥肺炎病區還有多少人?”
“現在人數減至個位數了!”說這句話時,黃霞一直堅定的眼神里,瞬間填滿了喜悅。她說:“我們再努力一把,早點讓重癥病區(患者)清零才是我們的答卷?!?/p>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郭發祥 攝影 鄒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