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2月27日電(記者 趙宇飛)27日凌晨,一列從歐洲回程的中歐班列,滿載著荷蘭進口奶粉等貨物駛入重慶興隆場車站,經過集散分撥后,出發前往湖南長沙。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歐班列(重慶)開通的“歐洲-重慶-國內其他省市”的“點對點”專線運輸服務。
“受疫情影響,有的客戶無法及時將貨物運抵重慶,也有客戶無法及時到重慶提貨。”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漆丹說,“點對點”專線運輸服務,可通過鐵路將出口貨物集結到重慶,或將進口貨物分撥至客戶就近的鐵路站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班列(重慶)穩定運行,開行頻次穩定在每天2至3班。
重慶是中國首條中歐班列“渝新歐”、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被賦予“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內陸開放高地等重要定位。
重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開放發展的不利影響。
重慶市口岸物流辦副主任王荊說,重慶已指導有關平臺公司開放境外集貨倉庫,為防控物資提供備選運輸方案,并創新開通“點對點”專線運輸服務,全力保障國際物流大通道的穩定運行。
另一條國際物流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也在疫情期間保持穩定運行。今年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已開行80余班,目的地已覆蓋全球六大洲88個國家的213個港口。
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航運樞紐,重慶的主要港口還在疫情期間保持不停航作業,確保長江黃金水道通暢運行。
在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重慶果園港,貨輪往來穿梭,一臺臺橙黃色的吊車不停地吊起集裝箱,裝載到前來運貨的卡車上。
一輛輛卡車順利通過無人值守道閘,完成提箱作業,全程無需人工交接。這是果園港在疫情期間上線的集裝箱“無紙化平臺”,貨車司機可在手機上登錄系統,實現自助預約和碼頭作業引導。
“‘無紙化平臺’既能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更能避免人員接觸,阻斷病毒傳播渠道。”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孫曉馳說。
不只是國際物流通道保持暢通,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外資聚集地之一,重慶的外資企業正在有序復工復產。
在重慶兩江新區的韓泰輪胎重慶工廠,工人們戴著口罩在生產線上忙碌著,一批高端輪胎產品即將下線。它們將先沿長江運至上海,再通過海運出口到美國等國家。
“重慶工廠的產品以出口為主,2月10日復工期到來后,我們接受了當地政府的檢查和培訓,正式復工復產。”韓泰輪胎重慶工廠環境安全部部長汪羽說。
韓泰輪胎重慶工廠在復產的同時,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汪羽說,所有返崗員工佩戴口罩、進出工廠進行測溫和消毒,企業還對食堂就餐人數進行了嚴格限制。
在外資企業最為集中的兩江新區,大部分外資企業已復工復產。兩江新區在強化企業用工保障、著力擴大有效投資,以及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等八個領域對復工企業提供了支持。
重慶海關也在保障快速通關、稅款繳納、幫助擴大進出口、支持擴大出口等六個方面制定了11條支持外資企業的舉措,如對企業生產急需進口的生產設備、原材料給予快速通關保障;對企業復工復產自用的疫情防控物資可先登記放行,后續補辦相關手續等。
“疫情發生前,我們計劃在重慶擴大投資,通過技術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現在計劃不會改變。”汪羽說,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只要疫情得到解決,重慶和中國的市場吸引力就不會變,外資企業的投資信心也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