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個別治愈出院患者出現恢復期核酸檢測呈陽性 專家:不是復發 成為新的傳染源的可能性非常小
“不是疾病復發,也不會構成很大的威脅,成為新的傳染源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近期,市民對個別治愈出院患者出現恢復期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情況比較關切,在2月27日舉行的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教授任紅對此作了解答。
![]() |
為什么會有患者在出院之后恢復期核酸檢測再次呈陽性?到底是什么原因?任紅表示,從傳染病學的角度來講,實際上是一種可以預見或者一種正常的情況。
為什么這樣說呢?任紅解釋,首先,新冠肺炎雖然是一種新發的傳染病,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認為它是一種自限性傳染病,也就是病毒感染基體之后,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毒清除。當然這個清除有一個過程,然后康復或者恢復。大家熟悉的非典、流感等都屬于自限性傳染病,它都有這樣一個過程,發生、發展和恢復的過程。
新冠肺炎的治療以及出院的標準,實際上就是病毒得到控制、進入到恢復期的時候,達到出院標準就能出院了。國家第六版指南中寫得很清楚,就是4個標準:一是體溫正常3天;二是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三是CT肺部炎癥表現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四是連續兩次核酸檢測為陰性。
符合這個出院標準的多數病人處于自限性疾病的恢復階段,在恢復階段個別病人存在著核酸檢測陽性,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大家不必為這個問題擔憂。到現在為止,重慶包括全國各地恢復期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病人都沒有重新出現發熱、呼吸道癥狀和肺部炎癥加重的情況。為什么我們這樣說呢?首先這不是疾病的復燃或者復發,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現在的判斷,包括我到了現場看了這些病例,基本上判斷不是復燃,也不是復發。這是我們考慮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雖然在出院時做了兩次PCR核酸檢測都是陰性,大家也很清楚PCR不是百分百把病毒都檢測得出來,也就是說存在“假陰性”的問題。
病毒在發生發展過程中也是一個有高有低的過程,到疾病的恢復期之后,核酸往往都呈現低滴度的表現,也就是病毒的量很少。可能在我們出院的那兩次檢測中沒有檢測出來,到出院之后處于恢復期又檢測出來,所以這跟檢測方法本身有一定的關系,而且現在也不能確定檢測出來的是核酸的片段還是完整的病毒。
任紅表示,總的來說,第一,從理論上講,在恢復期是可以檢測到病毒的;第二,我們現在檢測到的病毒它有可能只是一個核酸的片段,它不是完整的病毒,這是我們的檢測方法所決定的;第三,在恢復期能檢測出來的病毒,滴度非常低,也就是病毒含量非常少。所以說,出院患者出現恢復期核酸檢測呈陽性,不是疾病復發,它也不會構成很大的威脅,成為新的傳染源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對于出院病人的后期管理,任紅介紹,重慶市要求出院病人到各個區縣指定場所進行14天的集中觀察,觀察期滿后身體狀況符合條件的再解除隔離。這既是對病人負責,也是對其家人負責,還是對社會負責;并且有利于我們對病人進行相應的監測,而且合理的膳食、有規律的睡眠也有利于康復。國家的指南中也有這樣的基本要求。
同時,各個區縣也按照國家衛健委相關的要求,開展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隨訪和跟蹤工作,更好地做好出院患者的復診和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