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要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重慶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抓好疫情防控重點環節,進一步加強密切接觸人員有效管理,加快重點人群檢測速度,千方百計提高治療效果,進一步筑牢社區防控防線,做好新冠肺炎防治對口支援的人員、組織、物資、后方保障,進一步加強各類物資供應保障。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維護城鄉正常運行,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努力在疫情防控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關鍵詞:疫情防控 隔離觀察 穩價供應 復工復產
重慶與湖北山水相連,人員往來密切、經貿交易頻繁。重慶曾經是全國聞名的“民工源頭”,擁有龐大的外出務工隊伍。疫情暴發之際正值密集的人員流動大潮和外出務工人員春節返鄉大潮,3000多萬人口的重慶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重慶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截至2月25日,先后派出17支醫療隊馳援湖北。在重慶市內,各級黨委政府、黨員干部和城鄉居民眾志成城,一方面精準施策全力防控疫情,一方面科學調度有序復工復產,在復雜艱難的情勢下努力答好以人為本的疫情考卷。
1.嚴密防守:全覆蓋排查“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2月14日晚,寒風裹挾著大雪席卷巫峽兩岸。海拔較高的重慶市巫山縣兩坪鄉、建平鄉、篤坪鄉、當陽鄉疫情防控臨時檢查站,值班的黨員干部在臨時搭起的帳篷前徹夜堅守。“風雪交加的山路上,可能一個晚上都沒有一輛車一個人,但是我們仍然一刻也不敢放松。”兩坪鄉青峰村黨支部書記任茂林說。
1月24日,重慶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市所有公共文化場所暫時關閉。全市日均組織40余萬人,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原則對城鄉社區和農村地區開展拉網式防控排查。
豐都縣雙路鎮馬鞍山村設了4個疫情防控值守點,聽到村里招募疫情防控員的消息,正在給家中60多頭豬添夜料的劉記強第一時間報了名。剛剛設立的值守點什么都沒有,劉記強給自己的三輪車鋪上塑料做成簡易的雨棚,就這樣與另外兩個村民開始了24小時輪流值守。
以政府機關、城鄉社區、醫療機構為主導,重慶快速織就了遍布全市的一線防控網絡。渝北區建立區、鎮街、村(社區)三級層面黨員突擊隊和黨建引領疫情防控工作機制、防控一線考察識別領導干部機制、防控一線發現鑒別黨員機制,帶動全區黨員干部落細落實防控排查各項工作。渝北區龍溪街道611名黨員組成了16支黨員突擊隊,龍溪街道花卉東路社區熱心黨員史遠文和妻子、兒子、妻弟4人都參加了社區的排查和宣傳。“我們4個人有3人是黨員,1人是退役軍人,參與防控工作義不容辭。”史遠文說。
重慶市酉陽縣緊鄰疫情嚴重的湖北,又與湖南、貴州接壤,疫情防控任務艱巨。縣公安局副局長李遠強自除夕當天主動請纓后,就不斷在全縣23個鄉鎮和13個交通衛生檢疫站來來回回調研現場防控排查。有一個確診病例的30多名密切接觸者不愿意隔離觀察,李遠強獨自進入隔離區與這些情緒激動的村民交流了1個多小時,終于讓他們理解了政策,消除了恐慌心理。
“中國龍舞之鄉”重慶銅梁從龍舞文化中提煉的“靠得住、頂得起、過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成為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干部和醫務工作者的真實寫照。銅梁區人民醫院1300多名醫護人員中有人因為勞累而暈倒,但主動申請進入隔離病區的人仍“絡繹不絕”。區委組織部、團區委、區農業農村委等區級機關和部門的黨員干部突擊隊,全都是“一次銜接、馬上上崗、現場履職”。通過反復滾動排查、逐一明確登記和大數據分析,重慶共排查出20余萬名疫情嚴重地區來渝返渝人員,排查發現有可疑癥狀的3797人中,篩查甄別出281例疑似病例、34例確診病例。
2.阻截疫源:隔病不隔心,戰“疫”有溫情
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43名旅客,2月8日解除了在重慶兩江新區的集中隔離觀察。“一日三餐送上門,還有人專門負責幫著買東西,態度很好。”即將返鄉的徐女士說,14天的隔離雖然有點煎熬,但也有“家人般的溫暖”。
重慶將提高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率作為防擴散、減存量的關鍵。市委市政府對集中隔離提出具體要求,包括保證一人一間,集中配餐、單獨就餐,配備電視和網絡,保證熱水供應,轉運時一人一車,24小時服務保障等。
兩江新區建立了兩個集中隔離觀察點和一個備用點,對重點人群實行“三級管控”,所有密切接觸者全部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集中醫學觀察期間將接受CT篩查和兩次核酸檢測。按照“一個團隊保健康、一個團隊保生活、一個團隊保心理、一個團隊跟到家”,為集中隔離人員提供服務。
渝中區在作為集中隔離點的4家酒店都標準化配備了醫療保障、后勤保障、心理咨詢等6支隊伍,除了電視、網絡、書籍,還根據隔離人員需求對每日用餐等提供人性化菜單式服務。區里還組建了疫情防控專家組,一旦出現確診患者便馬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迅速找出密切接觸者。
云陽縣南溪鎮集中隔離點建了一個微信群,接受隔離的人有什么需要隨時可以說。“來的時候房間東西很齊全,牙膏牙刷都有。我們被照顧得很好,飯都是送到門口,味道也可以。”接受隔離觀察的蒲先生說。
位于三峽庫區的萬州區是水、路、鐵、空交通樞紐,疫情防控壓力大。萬州在城區設置7個隔離點,每個房間配備了獨立衛生間、電視、網絡和電話。一個12歲的孩子要做假期作業但沒有作業本,一個高中生要上學校的網課但離家時忘了帶電腦……問題多需求多,隔離點都想方設法解決和滿足。一位工作人員說:“這里就是一個臨時的家,我們要讓隔離觀察者感受到溫暖。”
截至2月19日,重慶基本實現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全覆蓋。渝北區成立工作專班對集中隔離人員實行醫療保障、安全維護、生活服務、心理慰藉“四個到位”。有一位隔離觀察者一直有睡眠問題,聽說自己乘坐的航班有人確診后,更加緊張得睡不著了。隔離點的心理醫生疏導他的情緒,還微信發給他一些輕音樂。離開隔離點時,他感慨地說:“失眠這么多年,沒想到在這里差不多要治好了。”
3.貼心保障:組織生產、統籌調度,穩物價、保供應一起抓
一座“最寵游客”、曾經連續幾個節假日游客量全國排名前列的“網紅”城市安靜了下來;滿城熱情豪爽,歷來篤信“沒有什么是一起熱熱鬧鬧吃頓火鍋解決不了的”重慶人安靜了下來。重慶安靜戰“疫”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社會治理大考。
2月8日,重慶對全市小區實行更嚴格管理,按照“一查二測三登記四對接五跟蹤六管控”流程加強排查防控,同時實行鎮街領導和干部包片負責,社區干部、社區醫生、社區民警、網格員和樓棟長“2+5”居家服務管理模式,加強對居家觀察人員的跟蹤服務管理。
這座“安靜”的城市里,有許多比以往更加忙碌的身影。
疫情發生后,重慶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項工作辦公室和市級專家組,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方案,對醫療預檢分診、監測篩查、病例救治進行規范。1月20日,重慶公布各區縣定點救治醫院和區域中心醫院,全市做好應急值守、物資儲備和病例救治準備。1月21日,重慶出現確診病例,這一天的市委常委會確定了“測得到、治得了、控得住、管得好”的目標。1月22日,對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部實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
努力阻斷疫情傳播的同時,重慶迅速召開市場保供專題調度會,加快疫情防控物資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生產組織和統籌調度。1月23日,第一批儲備清單的物資全部儲備到位。
疫情防控關鍵階段,重慶全面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1月27日,市內大型超市的米、食用油、面粉、肉類、水果、水產品等品類的庫銷比超過9倍,其中食用油的庫銷比超過30倍。目前全市日均上市蔬菜約1.7萬噸,屠宰上市生豬約8000頭。區縣農產品源源不斷,確保了市場穩價供應。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疫情防控期間客商減少,鄉鎮集市暫時停業,一些農村居民的農產品滯銷,一些城鎮居民又面臨買菜不方便的問題。身處防控一線的黨員干部,又成了連接“菜園子”和“菜籃子”的紐帶。萬州區長灘鎮為居家隔離觀察的居民提供流程“明白圖”和生活物資“保障圖”,明確同村同院落黨員為代購員。綦江區紅鐮黨員突擊隊隊員王鳳得知獨居老人柯世模的兩個孩子都在重點疫區無法回家,就主動上門幫她買菜做飯。
渝北區洛磧鎮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村鎮工作群和村鎮干部的朋友圈“云賣菜”。村干部每天義務上門將村民要賣的農產品運到村委會,再由鎮黨員突擊隊義務送到下單居民家門口。“云賣菜”推出幾天,洛磧鎮幸福村就賣掉了3噸蔬菜。
4.有序復工:做好“企業服務員”
2月10日是重慶許多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第一天。200多名來自兩江新區各單位的“企業服務員”,在這天按照“一廠一員”到復工復產企業開展一對一督查服務,幫助企業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確保復工復產安全平穩有序可控。渝北區在向企業派駐復工復產“指導員”的基礎上,推出了“派駐復工指導員管理平臺”,用大數據智能化提升管理效率,縮短反應時間。
重慶要求以“最嚴格的企業疫情防控措施、最嚴格的崗位責任制、最嚴格的督促檢查工作”分類別、分步驟、分人群復工復產,確保在產、復產企業運行有序可控。疫情防控急需、群眾生活必需的企業,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后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截至2月19日,全市100家重點調度龍頭企業已有81家復產,按照獨立法人計算的277家重點工業企業和成長型工業企業已有192家復工復產。
對于受到疫情影響的企業,重慶在嚴格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相繼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20條、對中小企業實施援企穩崗返還政策等配套措施。其中援企穩崗返還政策預計將對中小企業返還超過16億元,穩定就業崗位70余萬個。
疫情也催生了“網上辦公”“線上復工”的智能化智慧化轉型。在江北區人民醫院,幾臺送餐機器人承擔起院內送餐、送藥、送物品的任務,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和醫患間接觸感染的風險,也明顯減少了防護用品的消耗。江北區委區政府還加大“政務服務網上辦”的推行力度,通過網上辦理、掌上辦理,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重慶兩江新區發揮內陸開放優勢,推動外資外貿企業復工復產,鞏固和完善新區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資金鏈的地位和作用。據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介紹,截至2月23日,新區范圍內已有138家外資企業復工復產。2月15日,常態化開展招商引資“云簽約”的“兩江新區招商云平臺”正式發布,15日和22日兩次“云簽約”活動,吸引投資總額達到227億元。
武隆區鳳來鄉高壽村,疫情期間“宅家”不出的貧困戶也時不時會在微信群里曬一曬自己的刺繡作品,與其他人交流一下技藝和心得。為了讓村里的貧困戶防疫增收兩不誤,結對幫扶高壽村的區人武部在事先聯系好收購企業后,發動貧困戶婦女認領刺繡任務。“我學得晚,繡得慢,春節后也已經繡好了3幅,能賣五六百塊錢,現在手里還有3幅正在繡。”繡娘周素秀說。在她的作品和她家的小院中,春天有了越來越明艷的色彩。
(本報記者 張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