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陽新冠肺炎抗“疫”的各條戰場上,一大批基層黨員、志愿者挺身而出、勇敢戰“疫”,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
" />
![]() |
![]() |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中華大地上驟然打響,讓人們的家園變成沒有硝煙的“戰場”。
在云陽新冠肺炎抗“疫”的各條戰場上,一大批基層黨員、志愿者挺身而出、勇敢戰“疫”,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為全縣“抗疫”筑起一道道堅實防線,讓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最前線高高飄揚。
一個“守”字顯軍魂
2020年的假期對于周永祥來說是不同尋常的,因為這是他入伍七年以來,第一次回到家鄉江口鎮小水村過春節。
25歲的周永祥是河北張家口某部隊的一名現役軍人。過年前,朋友見他難得回來一次,也到了適婚年齡,便有意介紹他和鎮上的姑娘葉群認識。相處一段時間后,情投意合的兩人定了酒席,通知了雙方親戚,決定在1月28日結婚。然而,還沒顧得把新婚的“喜”字貼上門,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迅速傳到了江口鎮大街小巷。
面對形勢嚴峻的疫情,周永祥與葉群協商,毅然決定取消婚禮,挨個跟親朋好友打電話解釋。隨后,周永祥就去鎮里把他的新娘接回了家中,兩人就算是完婚了。顧不上陪伴新婚妻子,周永祥在家里就坐不住了。原來,隨著疫情的蔓延,小水村全面開始疫情防控工作,看到村干部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周永祥心急如焚。“軍人的天職就是保家衛國,作為一名黨員和軍人,關鍵時刻我必須站出來,我想報名當志愿者。”他立即告訴妻子葉群自己的決定。對此,善解人意的葉群很支持:“去吧,戰士就是要上戰場!”
受領任務后,周永祥發揮軍人作風,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戰斗中。他緊跟村委會人員一道,戴上黨徽值守重點卡口。“你好,請你停車搖下車窗,我是排查登記武漢和湖北返回人員和其他外來人員的”“無特殊情況大家請回到各自家中”“謝謝你的支持配合” ……十幾天來,周永祥堅守在防控疫情的崗位上,不斷重復著這些話,和大家一道參加24小時不間斷輪流值班值守。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取消了婚禮,我這幾天又沒陪在她身邊,確實很愧對妻子。”在問及周永祥如何看待他參與志愿者行動時,作為軍人的他依然有著如水的柔腸,“等疫情過了,我一定補她一個完美婚禮!”
休假不忘使命 新婚假期去“執勤”,這就是一名軍人黨員的執著。在疫情肆虐的關鍵時刻,周永祥在小家與大家之間做出了取舍,用軍人“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神風貌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展示軍人作風、鑄就新時代共產黨員勇于獻身、沖鋒在前的品格。
一個“跑”字示愛心
“因交通管控,縣里在招募愛心車輛組建醫護工作者接送愛心車隊,為奮戰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無償免費接送上下班義務服務。此次活動沒有補貼,費用自理,愿意參加的在群里報名!”1月30日,在越野E族重慶大隊云陽分隊微信群里,突然彈出了募集志愿者的緊急消息。
“我報名參加!”
“我也參加!”
“算我一個!”
…………
隊員向清云在群里第一個報名參加。今年38歲的向清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連日來,他不停地往返醫院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臉上也比往常多了一個厚厚的口罩。
“醫生護士奮戰在一線,非常辛苦。現在公交車也停了,他們上下班不方便,我在家也閑不住,愿意為他們提供接送服務,希望他們早點到家,能夠多休息一會兒。”接送乘客對于向清云來說習以為常,他每年都會參加愛心助考、搶險救災等公益活動,不過參加這次“醫護人員接送愛心車隊”卻是憋足了勇氣才向家人開口。“最主要還是擔心,畢竟近距離接觸抗疫一線工作者,我跟他們說,醫務人員都不害怕,我們又怎么會害怕?而且我們每個車都備了消毒水,每個人都必須戴口罩,防護裝備我們還是配得很足的。這樣,他們才同意我參加愛心車隊。”向清云笑著說。
為了保證每天準時接送,向清云光是起床鬧鐘就定了好幾個。“醫務人員上下班時間不一樣,有的早上六點多,有的下午2點多。最多的一天我跑了九趟,最晚凌晨1點多才收車。”向清云說,自己這幾天光油錢就用了八百多,但這些都不值一提,他和車隊的隊友們一樣,能用自己的方式為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盡一份力就已很滿足了。
沒有任務的時候,向清云就回到所住的小區,從“愛心車隊接送員”的角色中轉換到“小區志愿者”。
“徐大爺,又出門買菜啊?來這邊我幫您登個記。”剛從醫院送完人回來的向清云正把志愿者的“紅馬甲”套上,就看到鄰居徐大爺準備出門,他邊忙著登記邊叮囑徐大爺要把口罩戴好,早去早回。“小向在我們這一片可熱心了,每天都會拿著裝有消毒水的小噴壺,對電梯按鈕、樓道消毒,每次看著他過來灑消毒水,我們就安心不少。”說起向清云,徐大爺豎起大拇指不住地稱贊,“每一輪樓梯間的消毒,上上下下少說也得忙活幾小時,上次我看他喘著粗氣爬到我們9樓,臉紅通通的,我讓他休息會兒再消毒,他也不干。”“我爬樓梯就當鍛煉了,我這人閑不住,能為大家多做一點就做一點!”登完記后,向清云抬起頭憨憨地對徐大爺說。
![]() |
正說話的功夫,“疫情防控”云陽志愿服務保障隊微信群彈出消息,新任務來了:“現在誰有空?需要從縣醫院接兩個人,哪位師傅接招?”向清云早已摩拳擦掌,在群里第一時間回復“我有空,我去接他們。”
若有戰,召必回。戴著口罩,露出堅毅的眼神,向清云又出發了,他緊握方向盤,駕車前行……
1支愛心車隊,52位司機,他們每天與奮戰在一線的全縣醫護工作者結伴而行,溫暖著每一名逆行戰士的心靈。在他們為醫護人員跑腿的一路上,溫情與希望在云陽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一個“送”字傳鄉情
一輛貨車,兩人輪開,三天四夜,千里之外護送物資……
“我們到云陽了!”2月1日下午17:30,隨著王鵬、徐本國在電話里向廣東省重慶云陽商會會長熊云報完平安,遠在廣東的云商人提起的心終于落地了。因為這意味著廣東省重慶云陽商會捐贈的醫療物資:27.5萬只口罩,外科手術手套2400雙,一次性乳膠檢查手套70000雙,連體靜電服841件,護目鏡1000副順利到達云陽,將第一時間交付到醫務人員手中。
![]() |
新型肺炎疫情的發展一直牽動著廣東省重慶云陽商會所有會員的心。當時,全縣應急防控物資告急,特別是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手套、護目鏡、各類口罩仍十分緊缺。1月27日,在得知家鄉急需防疫物資后,商會會長熊云立馬行動起來,他一邊籌集了口罩,另一邊又發動商會全體成員參與救援行動,籌集購買到外科手術手套、一次性乳膠檢查手套、連體靜電服、護目鏡等醫療物資。但這些物資分別定購于不同省市地區,在交通限制的情況下走物流太慢,需要親自開車去各地提取。情況緊急,刻不容緩,誰去?
“讓我開車去吧!保證完成任務。”王鵬毛遂自薦要勇挑重擔,在征得會長的同意后,二話不說的他輕裝簡從,隨手拿了兩個橘子和幾塊餅干,便開著貨車從深圳出發了,開始了他提取、運送物資的行程。
1月29日下午,王鵬到達第一站江蘇常州。在取到了70000雙一次性乳膠檢查手套后,他忍不住打電話告訴商會成員自己已經拿到首批貨物,準備出發去一個地方。這時候,大家才得知他已經駕駛了近30個小時,中途只休息了幾個小時。考慮到接下來還要去多個省市,正在深圳的商會常務副會長徐本國立即定了當晚的飛機飛赴江蘇,與王鵬一同開車共同運送物資。兩人在常州匯合后,還未來得及休息片刻,又驅車踏上了行程。
隨后的幾天里,王鵬和徐本國輾轉山東、陜西、四川、重慶各省市提取醫療物資,晝夜兼程將這批來自不易的救命物資送往云陽。“我和徐本國交替開車,每四五個小時一換,開了4800多公里吧,路上花了四天。”王鵬回憶道,“當時著急啊,我們想盡快把物資送到家鄉,中途就沒有停車休息,困了就輪流打個盹,餓了就吃點干糧充饑。”
問起王鵬這一路讓他最難忘的人和事。王鵬告訴記者,剛在云陽高速收費站下道時,早已等候迎接他們的父老鄉親紛紛上前擁抱他們:“你們辛苦了!”有的粗壯漢子的聲音明顯是在哽咽。他回了句:“家鄉有難,我們能支援的就支援。能為家鄉人民出點力,作點貢獻,再苦再累也值得!”王鵬說,當看到高速路口堅守在云陽防疫最前線的警察,還有醫護人員時,他為自己和徐本國能把防疫物資及時運到最前線感到驕傲!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王鵬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將踐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繼續籌措物資,為家鄉抗擊疫情盡一份力量,也希望家鄉能盡快打贏這場‘戰疫’。
千里送物資,禮重情更重。這是一次醫療應急物資的緊急護航,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任務,兩位護送人不辭勞苦、晝夜兼程,以最快速度將物資送達,只為讓家鄉人民知道,云商人在為云陽“扎起”,他們會與大家并肩戰“疫”!
一個“上”字展擔當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隨著春節假期返云人員高峰期的到來,街道、社區摸排人手緊缺,急需志愿者協助做好人員排查登記的安全防護工作。
“我們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齊心協力,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此,中共云陽縣委組織部向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出如下倡議……”1月27日晚,在家休假的余梓揚看到自己的朋友圈被縣委組織部發布的《?致全縣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倡議書》刷屏了。
在和家人進行簡短的溝通后,余梓揚就將一封簡短的請戰申請通過微信發送到雙江街道外灘社區黨委書記童吉峰處。同時,他立馬通知一直想當志愿者的中學學妹譚秋月,讓她和自己一起去社區當志愿者,投身防控“新冠肺炎”戰役。自1月28號起,他們共入戶兩百余次,電話回訪四百余戶,涉及人口約一千五百人。“第一輪上門摸排人員的時候可讓我瘦了不少呢!我和譚秋月摸排了3棟樓,每棟樓有9個單元,每個單元又有8樓,沒有電梯,我們就天天爬樓,后來走路雙腿都發軟。”余梓揚開玩笑說,那幾天我可天天蟬聯微信運動的冠軍呢。
說起這些天印象最深刻的事,余梓揚說2月3日的一次電話回訪讓他第一次覺得有些緊張,因為電話那頭是一位從武漢回來居家隔離的居民。“你聲音聽起狀態不是很好,注意休息,要是感覺不對頭的話及時通知我們聯系醫生”,囑咐完回訪居民鐘某,他立馬向社區通報回訪情況:鐘某,女,25歲,1月20日從武漢回云,間斷低燒至今,去醫院檢查無果,在家隔離觀察。此后幾天,余梓揚每天都打電話給鐘某,詢問身體情況。2月6日,鐘某反映自己呼吸有些困難。余梓揚立馬和社區上報信息,當天,鐘某因呼吸困難被收治入院,2月7日上午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鐘某確診后,管控她所居住的樓棟成了首要任務。但由于社區黨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因前期多次入戶走訪、了解情況和鐘某有直接接觸,已被通知居家觀察。這時候,誰和民警一起去管控涉疫樓棟呢?“我上!”余梓揚立馬主動請纓。“書記和主任都居家觀察了,我是這里最年輕的,身體免疫力最好,我不去誰去?”余梓揚說,困難面前,黨員就應該帶頭做表率。隨后,他便開始檢查口罩、檢查體溫,和民警走近涉疫樓棟。余梓揚在現場協助民警拉好警戒線,然后給圍觀的居民做宣傳工作,同時聯系超市、物業對接配送生活物資……半個月來,社區里很多人都見過這個身穿紅馬甲的熱心小伙子,卻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今年才22歲。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曾經的90一代被視作沒有經歷風雨,經不起摔打的一代。然而時至今日,他們秉持“我是黨員,我還年輕,讓我上”的真誠挺在疫情戰線最前面,用自己的青春能量扛起重擔,筑牢基層“防疫墻”。
【記者手記】
戰“疫”路上,梯城兩岸壯歌行。一個個黨員在自己平凡又不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初心、擔當使命,向疫情宣戰。無論是堅守者、護送者、保衛者,他們逆行的背影沖鋒在戰斗的最前沿,用堅實的肩膀挑起了責任擔當,筑起層層守護的堅強壁壘,讓黨徽在防疫一線熠熠生輝,他們那股磅礴的力量匯成了一個統一的聲音:疫情不滅,誓不收兵!(記者 何競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