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16日14時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記者 周曉雪)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全國人民的生活。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人們借助科技的力量,積極應對——
在線教育讓孩子們停課不停學;視頻會議讓大家在遠方也可辦公;“云簽約”讓企業從“面對面”到“屏對屏”,地方招商引資不停擺;采購云協助匹配復工物資30多萬件……
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復工復產,來自重慶各方的“云”端力量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云采購:助力防疫物資供需對接
“需求:一次性醫用隔離衣10000個”“供應:免洗手消毒液100000瓶”“需要2輛大卡從曲阜運抵武漢”……
這些來自醫院、企業和政府部門的信息匯集在一個云平臺上。看不見的數字世界里,一條條供應和需求產生交集、迅速匹配……
![]() |
用友平臺的物資數據。受訪者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這是用友網絡專為新冠疫情專門打造的防疫物資緊急采購需求發布平臺,于1月28日上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用友了解到,截至2月13日,全國已有84家醫療機構、23家政府單位、227家大型企業通過平臺發布防疫物資需求共計661.2萬件,累計匹配復工物資302250件。
“疫情期間,我們共提供了30款軟件供大家免費使用。”用友重慶公司的有關負責人表示。
用友只是一個縮影。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重慶市經信委廣泛征集和組織了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通過在疫情防控期間免費提供應用服務的方式,幫助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有序實現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
目前,共有19家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積極響應,免費提供74個應用服務,涵蓋OA辦公、遠程會議、財稅服務、融資服務、供應鏈管理、供需對接、設備管理服務、進銷存管理服務、生產管理服務、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研發設計服務、企業疫情防控服務等。
云簽約:變“面對面”為“線連線”
2月15日下午,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北三樓會議室,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順利完成。
不同以往的是,簽約現場正中是一塊長方形的LED顯示屏,屏幕分為九宮格,分別是來自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多地的企業家代表,大家通過現場連線,在視頻里互致問候。
![]() |
兩江新區進行集中“云簽約”。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佘振芳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此次“云簽約”招商項目總投資69億元,其中參與現場連線的“云簽約”的代表性項目7個,涉及汽車、物聯網、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行業及國際合作領域。
“‘云簽約’讓我們耳目一新。”參與簽約的北京中諾恒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國旗向記者感嘆道,這種方式既減少了人員的集聚,節約了招商成本,也為企業提供了非常周到的服務,爭取了時間。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云簽約’的方式,既做好疫情防控,又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兩江新區招商集團總裁劉風表示,不僅在疫情防控期間變項目洽談“面對面”為“線連線”,變“手握手”為“屏對屏”,充分利用電話、微信、電話視頻會議、郵件等方式加強與客商對接溝通,未來還將建立常態化的線上招商平臺。
![]() |
小伙黃清在酉陽老家遠程辦公。受訪者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云復工:遠程辦公成企業標配
重慶酉陽山村里,小伙黃清在朋友處借了一臺主機,又在網吧花600塊錢買了一個顯示屏,將電腦搬到有寬帶的親戚家,終于順利實現了“在線復工”,幫他復工的是自家公司開發的“云呼叫中心”。
黃清所在的公司是重慶馬上金融,公司創始人兼CEO趙國慶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公司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分布式部署,把“云呼叫中心”從辦公室轉移到員工家里,目前已經實現了全員在線復工。
有的企業自己開發遠程辦公應用,有的企業則專門為廣大小微企業提供平臺。
1月29日,重慶設計師于德星通過豬八戒網接到了自己的春節第一單。他的妻子是公職人員,春節期間一直戰斗在疫情一線。駐守家中的于德星一邊帶孩子,一邊在線上值班。“當時我投了一個標,通過電話跟雇主溝通需求后,對方很快在我的店鋪下單了580元的LOGO設計外包需求。其實這個雇主的需求發布幾天了,最終只有我一個人給他打電話。”豬八戒網服務商發展事業部負責人丁然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最近,每天我們都能看到不少服務商接單成功的案例。”
不僅僅是企業,為助力各機關事業單位在線辦公,重慶市大數據發展局還會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騰訊、華為、浪潮、科大訊飛等企業,按照免費可靠、方便快捷的原則,在疫情期間,免費提供包括遠程會議、協同辦公、網上教育等領域的37個網上辦公工具軟件。
云機遇:疫情催生的需求將促進大數據智能化發展
“這次疫情對每個人、每個企業、整個國家都是一次考驗。”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看來,疫情將帶來新一輪企業變革,如果企業還在依賴傳統模式發展,不做出根本的轉變,發展就會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如果能夠快速轉變自己,把危機轉化為自我變革,和尋求新發展的契機的企業,將會迎來全新的發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注意到,疫情發生后,也倒逼許多大數據企業優化經營,催生新業務。在數字企業云集的仙桃國際數據谷,這一現象尤為明顯。比如仙桃大數據學院,就將線下培訓搬到自主開發的線上平臺,實現了學員“停課不停學”。仙桃國際大數據谷內的數據采集企業立信股份,與重慶市云計算與大數據協會聯合開展線上調查,了解民營企業經營狀況,以支撐相關政府部門針對性地制定出臺企業扶持政策。
“疫情已經發生,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產業發展肯定會受影響,但同時企業也可積極作為,化挑戰為機遇。”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舉例道,西班牙流感后推動了通信業的大發展,SARS疫情后阿里巴巴、淘寶一路崛起。“疫情催生了許多需求,重慶近年來推動的大數據智能化產業其實也面臨巨大發展空間。”李敬說。
重慶行動:下一步將加快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5G等普及應用
事實上,重慶市政府很早就將大數據智能化作為重要發展戰略。2018年以來,重慶加快實施智能制造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技改投資、轉型發展、智能制造生態等取得明顯成效,吸引了浪潮云、京東云、智能云科等一大批云平臺企業在渝落戶,建設工業互聯網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數據中心等。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這些云平臺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疫情期間,重慶市委網信辦還聯合部分重點網信企業,針對社區(單位)疫情防控管理任務重、企業復工復產防疫難度大、機關事業單位分散辦公網上辦公需求多等重點難點問題,提供了一批抗疫防疫工作急用、實用的信息化產品和服務,區縣、部門、社會可自主選擇使用。疫情期間免費或部分免費,有需要的社區、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可自主聯系。
重慶的“云”端力量不止于此,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5G等普及應用,實現異地線上辦公、網絡化協同生產、設備(產品)遠程管理運維等,使更多企業轉變企業新管理模式、新生產方式、新企業業態。
在產業布局方面,李敬建議,重慶要重點謀劃一批少人化和柔性生產的智能制造、BI(商業智能)、大數據分析和AI等高技術產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遠程智能服務產業,支持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和智慧交通的新興產業以及智能生物產業等。
如果說這次疫情是一場考驗,倒逼我們打造提升各類云端平臺與產品,那么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云產業也將成為助推重慶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