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4)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二十場)。通報會上,市新冠肺炎醫療防控咨詢專家組成員王豫林從新增病例、疑似病例的變化和治愈的情況三方面分析了目前重慶的疫情形勢。
![]() |
王豫林通報相關情況
重慶目前疫情處于怎樣的形勢?
王豫林說,從2月5日到2月9日,重慶新增確診病例呈現波動下降,近三天(2月10日至12日),2月10日下降4例,11日下降1例,12日下降6例,都呈減少下降的狀態。“雖然幅度不大,但這與政府和所有市民的辛苦付出是成正比的,說明前期的防治工作是有效的。”
從2月5日到2月12日8天時間,重慶疑似病例除6日、9日增加,其余6天減少,最近3天連續減少。同時,治愈出院的情況人數也是不斷增加。2月5日累計出院15例,到2月12日,出院病例增加到102例。8天時間里有87位患者,在白衣天使的護衛下,戰勝了病魔,與家人團聚。
“重慶目前的疫情情況,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與在一線各行各業參加阻擊疫情人員的辛苦工作是密不可分,與廣大市民響應政府號召‘少出門,不聚會’也分不開。”王豫林說。
為什么聚集性病例
近幾日呈微上揚態勢?
王豫林對重慶近日聚集性病例近幾日呈微上揚態勢進行了分析。
他首先解釋了什么是聚集性疫情?聚集性疫情就是同一起疫情發生兩例及以上的病例。
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全市累計報告聚集性疫情54起,170例確診病例,占總病例數43.7%;截至2月12日,報告聚集性疫情72起,260例確診病例,占55.6%。所以聚集性疫情發現的病例超過了一半,在8天時間里,增加18起。
“聚集性疫情主要因為輸入性病例在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中,人員交往密集導致的。從最開始疫情輸入性病例,然后大家在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中聚集,這樣就傳染上了。”王豫林說,目前通過核酸檢測全覆蓋,及時發現感染者,因為感染者就是傳染源;通過實施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有效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是控制傳染病擴散蔓延非常有效的措施。
王豫林提醒,當前,正是復工、返程人流高峰,疫情防控面臨新的壓力。政府和相關部門已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特別要強調在復工期間,各個企業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一定要把前面制定好的預案和防疫措施落到實處。
為何要對“四類人群”集中開展核酸檢測?
王豫林介紹,為了在發熱門診的病人和密切接觸者中提前發現潛在的病人和感染源,實現早查早控;為了及時發現和診斷早期病例和輕癥病例,做到早收早治。目前,重慶擴大了病毒核酸檢測范圍,集中對發熱門診就診患者(發熱病人進行核酸檢測后,需原地等待檢測結果)、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四類人群”開展病毒核酸檢測。
“從整個疫情的防控來看,我們采取的這些防控措施總體是有利的。”王豫林說,由于提前發現了潛在的傳染源,提前采取了隔離管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傳播風險,對后期疫情傳播蔓延的控制是有利的,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實現有效管控。
此外,王豫林對廣大市民提幾點建議:
① 繼續少出門。少出門就減少了風險,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新發現的病原,它的很多情況不清楚,它的傳播能力能夠讓健康人受到感染,所以還得要實行這個措施。
② 不聚會。聚集性疫情就是聚會、人打堆,人打堆又沒有及時有效的防控措施、沒有防控知識,這就感染了。
③ 出門戴口罩,回家先洗手。
④ 如果在家里出現發熱、咳嗽等類似于感冒的癥狀千萬不要去自己處理、自己服藥,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去看,以免貽誤病情,對自己也不好,對社會也是一個風險。
是否檢測結果為陰性
就不需要再隔離14天了?
針對市民和媒體關注的,對密切接觸者采取嚴格的核酸檢測后,是不是檢測結果為陰性就不需要再隔離14天這一問題,王豫林在今天的發布會上進行了回應。
王豫林介紹,這次新冠病毒的防控是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技術方案來執行的,技術方案一個是防控方案、一個是診療方案。雖然這個肺炎從發現到現在才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但診療方案已經到第五版了,在以前這是很少見的,技術方案不斷更新,說明病原不斷有新情況發生,也在不斷跟進。
“所以我們嚴格按照技術方案執行,方案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談到了潛伏期,也就是感染后到產生癥狀、發病這個時期就叫潛伏期。”王豫林說,按照診療方案第五版,新冠肺炎潛伏期是1-14天,也就是說1-14天都可能發病,凡是治療病人或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必須經過一個最長潛伏期14天,不是檢測陰性就可以不隔離,這是從臨床病例發病的研究得出的結果,按照方案必須得隔離14天。
“我們說疑似病例跟確診病例就差一點核酸檢測來進行確診,核酸檢測是一個很復雜的檢驗項目,防護級別高、技術難度大。但全市從檢驗的情況來看,能夠滿足現在的檢測工作需要”王豫林說,隔離的疑似病例核酸檢測第一次為陰性就可以解除隔離這是不行的,隔離期將滿時,還須經過兩次檢測陰性,兩次檢測陰性還得間隔24小時才能解除隔離。“這既是為了隔離者的安全,也是為了隔離者身邊人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