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2日,在位于重慶空港工業園的天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程設備人員在生產線上忙碌。 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新華網重慶2月14日電(王龍博)“如果倒退回兩年前,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可能會更大。”蔣鑫宇感慨地說,那時生產線上用工更多,車間容易造成人員聚集。
蔣鑫宇是重慶天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之一。2月13日,在位于重慶空港工業園區的生產車間內,工程設備人員正在生產線上忙碌。
天實精工是國內外多家知名智能終端品牌的配套商,產品以高端攝像頭模組為主。目前企業訂單需求旺盛,復工后每天產量大約35萬顆。
“攝像頭是智能終端產業鏈上智能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產品之一。” 蔣鑫宇說,制造核心環節如產品測試已由當年的一個人操作一臺設備升級到一個人操作整條生產線,用工人數相對減少。
近年來,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步伐在重慶等傳統工業重鎮明顯加快, 智能制造帶來的生產線人員減少、產品質量優化、生產效率提高等優勢,在防控疫情背景下的復工復產中顯出一些優勢。
“過去操作一臺機器需要3個人,現在減少到1個人。這讓復工的后的生產車間不再有大量的工人聚集。” 重慶藍黛動力傳動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家海說。
藍黛動力是在國內乘用車變速器生產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隱形冠軍”,最近三年是企業自成立以來智能化改造力度最大的時期。
2019年,藍黛傳動通過開展了輕量化乘用車汽車變速器齒輪制造數字化車間新模式建設,實現對生產過程、生產物料和制造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在優化人員配置的同時,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1%,生產效率提高22%。
“元宵節后,企業產能已恢復60%左右。” 丁家海說,當前主要以消化春節前訂單為主。
智能制造重點領域成復工重要力量
2月10日,位于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內的緯創、旭碩、翊寶、仁寶等多家智能終端制造企業率先復工,努力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復工當日,保稅港區按照 “更嚴更實更細更快”“存量防擴散、增量防輸入”等防控工作要求,采取24小時卡口疫情防控、強化監測管理,加強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每日多頻次消毒殺菌等措施。
“員工目前返崗率在85%左右。”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的謝佳翰說。
位于重慶高新區的臺晶電子是一家來自臺灣的電子零部件制造企業,近年來的智能化改造讓企業生產環節的人均效率提升一倍左右。
“春節以來,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持生產,目前基本能滿足訂單需求。” 謝佳翰說。
近年來,智能終端、汽車制造等成為智能化改造的“主戰場”。針對汽車、電子等不同行業特點和痛點,重慶市先后出臺文件,鼓勵分行業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這些智能化程度較高的產業也成為重慶這一輪復工復產中的重要力量。
據統計,2月10日,重慶僅兩江新區就已有200家企業有序復工復產,近5萬名員工實現平穩上崗,在堅持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力保障經濟運行。
“在復工企業中,汽車、電子等產業占相當大的比例。”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包括萬國半導體、北汽韓一、萊寶科技、聯創電子、長安福特等重點復工企業,都集中在汽車和電子兩大領域。
![]() |
2月14日,涪陵榨菜集團華富榨菜廠生產車間內,一袋袋產品進行封裝。新華網發
智能化助力傳統產業降低疫情影響
自動化的包裝線上,一箱箱涪陵榨菜在幾乎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條件下完成裝箱,沿著傳輸帶向出口滑去。
春節前后,是涪陵榨菜原材料青菜頭的采摘旺季。大年初五,涪陵榨菜集團開始進行的原料收購,目前原料收購已接近尾聲。
“受疫情影響,各地陸續出現了缺貨現象,企業正在逐漸加大生產力度。”涪陵榨菜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智能化改造中投用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員工密度不大,這為疫情防控下恢復生產提供了相對比較好的條件。“同時,我們采取了在進入車間前進行體溫檢測,篩查人員接觸史,做全面消毒,洗手戴口罩,并建立登記臺賬等防護措施,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盡量滿足市場需求。”
據了解,除個別涪陵區外企業尚未復工外,涪陵榨菜集團各生產廠均從2月10日起先后復工。其中員工經篩查后約占正常上班數量的80%。
“2月12日,集團產能達到300噸左右,后續還會逐漸增加。” 涪陵榨菜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產能約為正常情況下的60%左右。
在重慶,還有一批像涪陵榨菜集團一樣因智能化改造降低疫情影響而實現復工的傳統企業。
來自重慶市經信委的統計,2019年重慶市共推動實施1280個智能改造項目,認定建設115個數字化車間和25個智能工廠,評選出10個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數據顯示,2019年重慶市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39%,智能化改造正成為拉動工業技改投資的主動力和產業提級賦能的主引擎。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企業反應的物流等方面問題,重慶市將通過積極協調,爭取將影響降至最低,力爭盡可能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所需生產物資及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