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的報道" />
重慶日報記者 彭瑜
![]() |
出發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訊員何洪澤攝
![]() |
加油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供圖)
![]() |
鼓勁
![]() |
會診
![]() |
治愈 記者 龍帆 攝
●萬州區共排查出湖北返萬來萬人員20521人
●第一時間組織全院開展6場2900余人次的集中培訓
●36小時改造出專門救治醫院
●臨床一線成立3個臨時黨支部
●收到遞交的入黨申請書多達449份
●目前已有73人治愈出院
這些最美的聲音
“必須跑在疫情前面!”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院長張先祥
“但大家都是咬牙堅持,沒有吃飯、沒有睡覺,很少喝水和上廁所,更沒一個退卻。”
——百安分院全科醫學護士長謝詠梅
“我與重癥患者打交道多年,臨床經驗豐富。作為黨員干部,我要帶頭上!”
——急救分院重癥醫學病區副主任黃霞
“誰不苦、誰不累,咬咬牙就過來了。”
——醫生石玉
“疫情阻擊戰,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是戰士。我也想成為一名共產黨員,還要上一線。”
——護士馮美玲
“他們征戰前方,我們守好后方。”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工會副主席田繼書
“我是一名急診科年輕護士,身體素質好,絕對服從安排,決不退縮!”
“我年輕,沒結婚,請優先考慮!”
“我申請加入這場阻擊疫情的斗爭!”
……
2月10日下午,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下稱重慶三峽中心醫院),45歲的方麗(化名)終于走出了病房。
“沒想到還能活著出來!”方麗是1月29日轉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癥肺炎應急病區的,是危重病人。方麗沒想到,12天后就可以出院了。“感謝醫生、感謝護士。”
在重慶三峽中心醫院,從1月29日到記者發稿時為止,像方麗一樣治愈出院的有73人,其中重癥病人8例、危重病人2例。特別是2月9日以來,連續3天出院的人數分別達到9人、10人、11人。
疫情防控阻擊戰仍在持續,但人們也看到了希望。
形勢危急
2萬余人從湖北到了萬州
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與湖北利川市接壤,距離武漢高速公路約670公里、有4趟K字頭列車通達,并可通過“水陸轉運”“空陸轉運”“高鐵轉高速”等方式連接。
“兩地往來頻繁,人員流動量大。”萬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月10日24時,萬州共排查出湖北返萬來萬人員20521人,其中武漢返萬來萬人員10964人、分布在52個鎮鄉街道。“主要是務工、經商、上學、旅游、出差等。”
1月20日晚,萬州區組織專家進行了疫情研判:萬州是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高鐵、機場、港口、站場、高速公路集中,周邊區縣從湖北返鄉人員在萬州中轉的較多;城區自身人口有100多萬,城市人口占比大,正值春運期間,湖北武漢返萬來萬人員基數大,疫情傳播風險高、防控難度大,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
“2萬余人來到百萬人口的城市,我們感受到了無形的巨大壓力。”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牟華明稱,醫院隨即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揮部,成立診療專家組,建立防控體系和救治體系等,每天召開疫情防控專題會。“未雨綢繆,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就此打響。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總院及各獨立運行的分院門診設立預檢分診處和發熱門診,對所有發熱病人實行預檢分診,依據預檢分診標準流程進行分診,發熱門診醫護人員輪流實行24小時值班制,醫院抽調專家成立醫療救治專家組,急救分院專門設置發熱留觀病區、重癥肺炎應急病區、輕癥肺炎應急病區,建立防控救治辦公室等,第一時間組織全院開展6場2900余人次的集中培訓。
……
1月21日,重慶市首例重癥新冠肺炎患者在巫山確診,并于當日凌晨4點51分轉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癥肺炎應急病區隔離治療。同一天,萬州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確診。隨后不到10天時間,萬州確診病例人數達到28人。
55歲的向江琳是重慶三峽中心醫院御安分院(萬州區傳染病醫院)副院長,參加過抗擊非典。現在,她擔任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
向江琳說,正是基于對萬州疫情發生和防控形勢的科學研判,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提前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防控應急工作預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工作方案(第一版)》,醫療救治工作得以緊張有序展開。
行動迅疾
36小時改造出專門救治醫院
隨后的疫情形勢越發嚴峻,市衛生健康委公布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確定為渝東北片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周邊10多個區縣的重癥病例將送到這里接受醫療救治。醫院決定,將百安分院改造成專門的救治醫院。
百安分院是一家康復醫院,當時收治了147名康復患者。正是春節放假期間,沒有工人,醫院醫護人員首先分頭給患者及家屬做解釋工作,隨后自己動手抬病人、搬物件,僅用8小時把所有康復患者疏散到了其它醫院。
“疏散病人只是第一步。”百安分院院長程致介紹,隨后,醫院內部開始全面消毒和硬件設施改造,將原急診科調整為發熱門診,在住院部5、6、7樓設置發熱留觀病區,住院部8、9、10、11樓設置輕癥肺炎應急病區,住院部12、13樓設置重癥肺炎應急病區。“對發熱門診、疑似患者及確診患者進行分類、集中救治。”
同時,醫院內部馬上開展人員的培訓和集結,來自不同學科的醫護人員,在接受了嚴格的系統培訓后,迅速轉變成傳染病防控的醫務人員。
36小時!一家康復醫院改造成了集中救治定點醫院。29日凌晨,18名確診患者順利轉移到這里接受醫療救治。百安分院全科醫學護士長謝詠梅說,1月27號早上10點接到命令,到1月28號晚上10點,從院領導到醫生、護士,人人都是滿頭大汗、汗水濕背,有的崴了腳、有的傷了手,但大家都是咬牙堅持,沒有吃飯、沒有睡覺,很少喝水和上廁所,更沒一個退卻。
“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團員要有示范帶頭作用,關鍵時刻有‘跟我上’的膽氣!”28日,200名醫護人員緊握右拳面向黨旗和國旗宣誓,“英勇奮斗,全力以赴,用實際行動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我是一名急診科年輕護士,身體素質好,絕對服從安排,決不退縮”“我年輕,沒結婚,請優先考慮”“我申請加入這場阻擊疫情的斗爭!”大年初一,退休在家的馮天芬也主動請戰。
……
一時間,重慶三峽中心醫院1502名職工紛紛請戰,既有醫護人員,也有普通的行政后勤人員和退休職工等。
“必須跑在疫情前面!”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院長張先祥稱,全院各科室1/3的醫護人員作為儲備力量,人員分兩批次輪流參戰,干滿三周,集中休息一周,再與家人團聚一周,然后繼續參加戰斗。張先祥說,“無論是人員還是物資,都做到全力以赴。”
黨旗飄揚
臨床一線成立3個臨時黨支部
“我與重癥患者打交道多年,臨床經驗豐富。”這是醫院急救分院重癥醫學病區副主任黃霞的請戰書。1月23日,她把6歲的兒子送回老家后就上了一線。“作為黨員干部,我要帶頭上!”
1月21日凌晨,重慶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入住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與此同時,黃霞也穿著防護服走進了重癥病區。每天6小時,不能喝水、無法吃飯、更不方便上廁所。10天后,黃霞第一次走出肺炎重癥病區。脫下防護服,她一身疲憊,眼睛與顴骨間被口罩壓出兩道發紅的勒痕。
“我稍作休整,再與你們并肩作戰。”2月2日晚,有名急危重癥患者生命垂危,必須實施感染風險最大的插管治療。緊急時刻,黃霞又進了重癥病區。在救治的分分秒秒里,她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感染。15天救治,這名危重癥患者轉為了重癥、輕癥,最后康復出院。黃霞經常鼓勵大家,“堅持、堅持、再堅持,我們就一定能勝利!”
疫情發生后,醫院在百安分院成立了抗擊疫情臨時黨支部,重癥應急病區為抗擊疫情臨時一黨支部,輕癥應急病區為抗擊疫情臨時二黨支部,留觀應急病區、發熱門診為抗擊疫情臨時三黨支部。
“將病毒擋在身前,把百姓護在身后!”很多共產黨員,沖在了疫病救治第一線,真正做到了傾力奮戰,義無反顧,全力以赴。
黨員沖鋒在前,群眾緊跟而上。3個月前,石玉剛做了甲狀腺癌手術,但他第一時間走進隔離病房。一次,石玉與同事秦蔚穿著防護服戰斗了11個小時。時間久了,汗水浸泡手術傷口,令石玉鉆心般疼。他說,誰不苦、誰不累,咬咬牙就過來了。
1月20日,護士馮美玲同樣做過手術。但她隱瞞了病情,擔任輕癥應急病區夜班小組組長。2月3日凌晨5點多,連續工作多日的馮美玲暈倒在地。
“疫情阻擊戰,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是戰士。”暈倒前一天,馮美玲寫了入黨申請書,她還捐款、捐口罩。她蘇醒過來后說:“我也想成為一名共產黨員,還要上一線。”
……
像馮美玲一樣,在黨員的帶動影響下,臨床醫生、護士、醫技人員以及行政后勤人員遞交的入黨申請書多達449份。
與此同時,一場關愛一線醫護人員的行動也在進行。醫師祝英城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但妻子王俊杰懷孕8個多月在家待產。醫院工會副主席田繼書承擔起照顧王俊杰的任務;一位一線職工的母親生病,需到重慶開藥,工會馬上聯系藥學部協助解決。
……
醫院工會建起一線職工困難與需求統計表,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排解后顧之憂。田繼書說,“他們征戰前方,我們守好后方。”
點燃希望
73位確診病人從這里治愈出院
1月29日,重慶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蔣麗(化名)住院8天,在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治愈出院。7天后,又一危重病人申明(化名)治愈出院。
“救治危重癥病人,我們探索出一些治療經驗。”市級專家組成員、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醫師童瑾介紹,申明到醫院時病情比較危重,出現發熱、呼吸困難等癥狀,病情變化快,治療難度大。童瑾稱,“采取無創通氣治療、MDT綜合治療和中醫藥治療,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案。”
截至目前,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20人,治愈出院73人。其中重癥病人8例、危重病人2例。
重慶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重醫附二院感染科主任胡鵬介紹,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采取了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市、區專家組以呼吸、重癥、感染為核心,輔以中醫、影像、院感等多學科組合,保證了患者的診療質量;并堅持每天上午8:30和下午3:00集中討論分析每個危重及重型病人的病情,包括如CT影像變化、上下午各一次血氣分析等;同時商議具體救治方案,包括機械通氣的模式及參數等;每日集體討論每個預計出院病人是否達到出院標準等。
胡鵬認為,每個病人早期給予個體化抗病毒治療;及時給予危重型、重型患者丙種球蛋白治療,同時給予免疫調節劑以增強病人免疫功能;并及時給予危重型無創呼吸機械通氣及側臥位,重型患者高流量吸氧,既保證病人的救治,又避免氣道開放后增加院感風險、減少醫務人員感染等風險;對危重型、重型患者早期及時使用抗凝治療,并加強營養能量支持治療、腸道微生態調節,同時對重型病人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重癥病人救治過程中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醫院國醫苑院長牟方政、中醫內科主任魏大榮是該院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每天,兩人參與查房、會診,下午為每個確診病人對癥下藥送服中藥。
“西醫側重研究病毒本身,中醫側重研究病毒成長環境。”牟方政稱,實踐證明,中醫早期干預,可以阻止輕癥向重癥、危重癥發展。“對重癥、危重癥后期康復,中藥一樣有調理作用。”
2月11日晚11時46分,重慶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孕婦在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經剖宮產成功產下一女嬰。女嬰母親給女兒取小名“安安”,既是感謝醫院帶給母女平安,也希望女兒一輩子平平安安,更祝愿所有的醫護人員平安順利。
目前,市委、市政府加強對萬州區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支持,向萬州區派出工作組,幫助萬州區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戰斗”還在繼續,重慶三峽中心醫院也進行了一線醫護人員的第一批輪休,雖然離開了病房,但他們牽掛著病人,期待早日重返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