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月8日中午12點30分
人物:渝中區人和街社區一線排查工作人員 鄧飛
2月8日,元宵節。
中午12點過,大溪溝街道人和街社區副主任鄧飛完成了上午的走訪排查工作,風塵仆仆地回到居委會。
![]() |
在門口測過體溫、做好消毒,鄧飛一路小跑來到社區最安靜的圖書室。看看時間,剛過12點半。
現在,是他兌現承諾的時候。
食言
鄧飛掏出手機,打開視頻通。
屏幕上,很快出現了一大一小兩個人影,那是鄧飛遠在永川的妻兒。
![]() |
“爸爸,你遲到了!”
鄧飛的兒子今年4歲,他已半個多月沒有感受到父親愛的抱抱。
“爸爸趕天趕地跑回來的,你看嘛,眼鏡上都還有霧氣。”
“好嘛,我原諒你了!”
看著屏幕上最愛的兩個人,鄧飛嘴角不由地上揚,笑意難掩。
思念是一塊小小的屏幕,鄧飛在這頭,妻兒在那頭。
鄧飛以前是社區的社工,疫情前剛提拔為社區副主任。為了盡快適應新的崗位,從春節前半個月到現在,鄧飛一直沒有回過永川的家。
這也是他成家5年來第一次過春節和妻兒全程“分居”。
“我本來答應好兒子,春節肯定要回去陪他,初二的車票都訂好了。”鄧飛說。
家書
選擇堅守后,鄧飛一門心思撲在社區疫情防控上,連日充實而疲憊的工作讓他將思念埋在了內心最深處。
直到1月30日接到妻子的電話:“兒子一直在問你好久回來。”
那一瞬間,鄧飛對家人的思念再也藏不住了。
“真覺得有點對不起孩子,答應好的卻食言了,哪怕回去一個小時也是完成了承諾。我也想見他們,但我的工作確實不允許。”
當天,鄧飛用手機敲下了一封寫給兒子的家書。
![]() |
“鄧云暢小盆友,數日不見,聽聞你總是在問爸爸什么時候回來;爸爸會回來的,不要焦慮,不要煩躁……爸爸不能回家,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好好待在家里,遠離感染……而我終將回到你的身邊,與你一起堆積木,一起玩奧特曼紙牌……”
這是鄧飛第一次給兒子寫信,發送給妻子,讓她讀給兒子聽。
“不是希望他理解我的難處,而是想用我的文字給他留下關于這段歷史的記憶。”
隨著信件一同發送過去的,還有鄧飛許給兒子的新承諾:元宵節當天爺倆來一次視頻“過節”。
“怪獸”
對于這個新的承諾,鄧飛一直記在心上。
2月7日晚上,他與妻兒商量好,元宵節中午12點半“不見不散”。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臨時增加了排查任務,鄧飛與家人“團圓”還是遲到了幾分鐘。
吃著社區居民送來的湯圓,看著屏幕里的妻兒,這是鄧飛十幾天來最放松的一刻。
![]() |
“爸爸又給你寫了一封信,一會媽媽念給你聽。”
“我要打怪獸的奧特曼。”
看到視頻里兒子還是一樣的調皮搗蛋,鄧飛眼里滿是溫柔。
![]() |
“爸爸現在就在打怪獸,打一個叫‘新型冠狀病毒’的怪獸,我們在保護著每一個小朋友。”
鄧飛說,兒子是2月29日出生的,今年他將實打實的過個生日。
“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子過生那天能真正地陪在他身邊,然后一起過剩下的每一個春節,每一個元宵節。”
給兒子的信1
鄧云暢小盆友,數日不見,聽聞你總是在問爸爸什么時候回來;爸爸會回來的,不要焦慮,不要煩躁。你現在還小,不知道什么叫“國難當頭”。
以后你終會知道2020年發生了什么,爸爸經歷了什么,中國經歷了什么。
爸爸全副武裝,是為了你能像現在這樣沒有束縛的自由奔跑在廣袤的鄉間;
爸爸不能回家,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好好待在家里,遠離感染。
2月29日,是你出生以來的第一個生日,希望到那一天疫情已經遠離塵囂,而我終將回到你的身邊,與你一起堆積木,一起玩奧特曼紙牌,對你說“生日快樂”,祝福你永遠健康快樂。
給兒子的信2
![]() |
云暢小盆友,昨晚值班的時候看到窗外的彩燈閃爍,才想起來今天原來已經是元宵節了。
猶記得去年的元宵節你跟在我屁股后面搶我碗里湯圓的樣子,那個時候的我并不知道原來“團圓”的反義詞是叫“思念”。
很抱歉,爸爸今年春節沒有和你們一起團聚,甚至連元宵節也不能回家,爸爸對不起你,爸爸很愧疚。
其實,還有很多的爸爸和很多的媽媽,也很久沒有回家了,他們和爸爸一起,在打一個叫“新型冠狀病毒”的小怪獸,我們在保護著每一個小朋友,每一個老年人,每一個和我們一樣的家庭。所以,請你原諒爸爸沒有陪伴在你身邊,也請相信你們的爸爸和媽媽終將取得勝利,到那時,我們再一起過剩下的每一個春節,每一個元宵節,好嗎?
爸爸愛你,永遠愛你,元宵節快樂,我親愛的嘟嘟寶貝。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