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六字要求。
這些天,新增患者中,輸入性患者在減少,而本地感染卻在增加。據專家透露,我市這兩天新增的患者中,就是本地感染為主。
感染患者群體的變化,給我們構筑起的基層防控網絡,提出了新的挑戰。農村和社區防控的任務將更重,防控的措施需要更細,防控的力度需要更大。
經過半個來月的努力,村和社區這一級的防控網已經建立起來。但在這更加復雜的防控形勢面前,這防控網不僅不能松,還要扎得更緊密才行。
前段時間,我們在構筑防控網中,打的是疲勞戰、消耗戰。如在排查中,在前兩輪的排查中,靠的是我們的村組、社區干部和黨員,一家一戶地上門詢問登記排查。一輪排查下來,就把基層防控人員的精力耗盡,搞得他們疲憊不堪。
基層干部都是肉長的,不是鐵鑄的。如果長時間搞這樣的疲勞戰,消耗戰,不僅在基層的一線防控人員吃不消,口罩等防疫物資也消耗不起。
因此,按照總書記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在強化基層防控網中,需要用科學的方法,需要精準施策。
科學的方法在哪?
其實,我市一些地方,已經有了較好的辦法。比如,九龍坡、渝北等區,已經采取的對村和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把這場全民戰疫的戰爭,落到了村自為戰、小區為戰,能夠更好地阻斷本地為主的傳染源;在農村,一些村已開始在主要的通道設立起防疫站卡,對進出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出行軌跡登記。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將有發熱等狀況的人員阻攔下來,并及時隔離;在一些小區,物業開通了線上購生活物資,甚至將小區居民購買的物資送到家門口,減少了居民外出。
不斷的入戶排查,是扎牢防控網的重要措施,將會持續的堅持下去。在前兩輪排查、已對村民和社區居民戶基本情況摸清的基礎上,我們能不能多采用電話排查的方式,既可以增加排查的頻率,還能減輕村組、社區干部的工作量。
在阻斷本地傳染源中,村民和居民在家中的勤洗手、窗戶的勤通風、心態平衡、養成規律、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科學防護,是重要的一環。在農村,則可以通過大喇叭、流動宣傳車等方式,把這些知識宣傳到村民中。在城鎮社區,則可以通過微信群、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把這些科學的防護方法,傳遞出去,做到不漏一戶,不留死角,增強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
在強化、扎牢第一道防控網中,通過建立起村自為戰,社區為戰、小區為戰的方式,能夠把科學的防范措施落到實處,使防范更嚴、更細、更有效。
疲勞戰、消耗戰不可能持久。科學的方法,精準的施策,才能更為有效。(羅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