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雖然云陽“兩會”已經閉幕,但是“我給縣長說句話”的民意“直通車”一直熱度不減,受到網民持續關注。大家不但踴躍建言獻策,更為政府立說立行工作作風和執政為民樸實情懷點贊。
“兩會”之前,縣長在網上“直通車”專欄里發聲:歡迎大家對云陽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意見建議,我和縣政府一班人竭盡全力工作,推動云陽高質量發展。
“公立幼兒園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要”“場鎮用水急需解決”“建議紫云臺高層安裝電梯,方便老人小孩出行”……連日來,一些涉及百姓上學、就醫、出行、飲水、住房、養老的身邊煩心事,通過網友呼聲每天見諸官方媒體問政平臺。目前,這些留言經分門別類統計,直達縣長辦公室,以清單形式迅速交由相關部門落實,逐一對網友公開回復。
瀏覽留言,粗略感受,這些聲音多少有點繁雜,大小事情,零零碎碎,有的甚至略帶一些“小情緒”。細細咀嚼,定會發現,這些聲音都源自百姓真心,反映的大多是老百姓最愁、最急、最盼的煩心事兒,涉及生活方方面面,關乎老百姓真實感受和柴米油鹽。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近年來,云陽發展日新月異,變化有目共睹。與此同時,也應清醒認識到,走進新時代,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照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要求,對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仍有不少短板。
通過“直通車”交心談心,黨和政府與百姓走得更近。群眾愿意傾訴困難、尋求幫助,為發展出謀劃策,既是信任,更是鞭策。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小事做起,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百分百用心用情用力,群眾感受最深,安全感最高,獲得感最強,幸福感最多。
民有所呼、我必所應,關鍵要上心,著力在行動,主要看實效。要建立機制制度,強化作風建設,把群眾呼聲真的“當回事”。要“應”得及時快速,對群眾合理訴求,能快則快盡量快,能辦則辦盡量辦。要提升“應”的本事,準確研判哪些事該“當下為”,哪些事要“明天做”,分清輕重緩急、切合實際,問題處理不再想當然、拍腦袋,敷衍應付。要有人辦事解困,真正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做事不再拖沓推諉。要邁開腿到一線,在有呼聲的現場馬路辦公,一對一、面對面、實打實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家門口揪心事。
民生是最大政績,一枝一葉總關情。執政為民,回應關切,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把問題解決了沒有、解決得好不好、群眾認賬不認賬作為最基本的評判標準。認真回應每條留言,讓群眾覺得自己被尊重。認真落實每次督辦,增添發展信心,凝聚改革合力,提振精氣神,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記者 李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