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 產業興旺百姓富 攜手同奔小康路" />
因地制宜 精準施策
產業扶貧跑出致富“加速度”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時下,走進云陽縣普安鄉,黃澄澄的柑橘掛滿枝頭,豐收畫面成為冬日里亮麗景色。
“從前守著這片土地過苦日子,如今靠種柑橘‘致富果’,日子甜著呢!”回龍村5組村民丁學明穿梭在果林間忙著采摘,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將6畝地流轉給農業公司種柑橘,土地租金和夫妻倆在基地的務工工資,一年就能收入7萬元。依托柑橘產業的發展,丁學明不僅摘掉了“窮帽子”,還步入增收致富的大道。
曾經的普安鄉發展傳統農業,村民收入甚微。自2007年起,在云陽縣委、縣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全鄉大規模種植柑橘,大力發展柑橘產業,目前全鄉已種植柑橘11260畝,3000多戶村民因柑橘產業帶動鼓起腰包,200多戶貧困戶脫貧增收,柑橘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金果”。
產業脫貧,是富民根本之策。普安鄉只是云陽產業扶貧的一個生動縮影。在脫貧攻堅戰中,云陽縣圍繞果品、調味品、中藥材、生態養殖、優質糧油等“五大產業集群”,加快貧困村1-2個主導產業發展。2019年來,財政補助資金3000萬元支持貧困村及產業基礎薄弱村發展主導產業項目175個,新發展農經作物4.41萬畝,柑橘、特色水果、干果、花椒、菊花等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覆蓋所有貧困村和大多數家庭。
同時,云陽縣還分別落實財政補助資金1621萬元、50萬元支持1.8萬戶貧困戶和174戶“臨界戶”發展到戶產業,實現“戶養一頭豬、田種一畝菜”,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盤活資源 壯大經濟
“三變”改革改出發展新活力
歲末年初,云陽縣盤龍街道青春村村委會門前一派歡騰,驅散了冬日寒意。村民們激動不已地參加村集體經濟的首次分紅大會,點名、簽字,領取到首筆紅利的農戶們喜笑顏開,綻放的笑容映襯著“三變”改革取得的新成果。
作為云陽縣“三變”改革試點村,青春村通過村支兩委牽頭,成立了青春村經濟聯合社和云陽縣集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兩家農業企業,村民們以土地、現金入股方式,實現了農戶資源變資產。
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重慶市博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1300畝藥用銀杏產業園。同時,培育本村村民成立“重慶三青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帶動全村發展800畝脆香李,通過產業的發展在助推貧困戶增收同時,也壯大了集體經濟收入。
“三變”改革喚醒了農村沉睡的資產、聚攏了各級分散的資金、拓寬了村民增收的渠道,改革的紅利正在加快釋放。在云陽,除了青春村,泥溪鎮桐林社區、雙土鎮營鶴村、棲霞鎮吉平村3個試點村的“三變”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開展,農民增收、生產增效、生態增值正為云陽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在創新推進農業農村改革上,云陽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截至2019年,全縣447個涉農村(社區)均實現了集體經濟有收入,全面消除“空殼村”;已完成447個涉農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300個以上。
提升質量 嚴格監管
品牌建設育出強農“主引擎”
在去年10月結束的“天生云陽山東行”推介活動上,打著“天生云陽”區域公共品牌的菊花、蜂蜜、面條等一批特色鮮明、質量過硬的農特產品集體亮相,受到采購商和威海市民的好評和青睞,兩地企業紛紛簽訂了合作協議,云陽更多特色農產品將走進山東的千家萬戶。
云陽環境原生,風味純正,民風淳樸,代表著環境天生、農物天生、農情天生。“天生云陽”是云陽縣政府推出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更是云陽縣優質農產品的標志和象征。
云陽渾然天成的自然氣息加上天生我才的自信氣質,在品牌培育和打造上,如何讓優質農產品會“說話”?
自2015年“天生云陽”品牌正式問世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天生云陽”品牌打造工作。在品牌管理方面,云陽建立了嚴格的準入退出機制,授權使用“天生云陽”品牌,必須在產品產地、產品質量認證、質量溯源、質量保險、品牌包裝等方面符合要求,現已為“天生云陽”量身打造了產品質量保險。
同時,加大對“天生云陽”產品檢測和產品質量溯源,凡進入授權使用“天生云陽”品牌的企業,均嚴格按照要求使用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對生產全過程進行追溯。
目前,“天生云陽”品牌涵蓋企業已有48家(共55個農業產品),2017年11月入選重慶十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在中國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中躋身前六,提質增效作用初顯。“天生云陽”品牌正在精彩綻放,并逐漸在世界市場叫響。
劉玉珮 藍倩 圖片由云陽縣農業農村委提供
品牌故事》》
走出去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云陽臍橙銷往印尼實現自營出口“零突破”
橘黃飄香果農笑。2019年12月15日,云陽縣臍橙自營出口“一帶一路”國家首發儀式在普安鄉舉行。當日,滿載著云陽縣鑫池農業有限公司自營出口直發印度尼西亞的首批50噸臍橙起運。至此,渝東北地區成功實現柑橘首次自營出口。
據了解,自營出口是指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取得自營進口權后,直接與外國客戶聯系獲得訂單,并通過自己的海關代碼出口貨物的一種貿易形式。
“我們能與印尼簽下1000噸臍橙銷售的大訂單,憑借的就是產品綠色健康的好品質。”云陽縣鑫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初兵介紹,公司目前已在云陽普安鄉發展柑橘3000余畝。去年4月,公司陸續辦理相關備案手續,完成了柑橘酸甜度、農藥殘留值等檢驗檢測,具備了柑橘自營出口的資質;5月以來,印尼最大的水果和農產品進口跨國公司SKA集團曾數次派人來基地實地考察,對云陽臍橙品質高度認可;11月,與鑫池農業簽訂了1000噸臍橙銷售協議。
“出口到印尼的云陽臍橙全程采用冷鏈運輸,保證臍橙到達出口市場后的新鮮品質,產品價格也從2.5元/斤上漲到3.5元/斤。”胡初兵說,接下來,公司將根據印尼市場需求,分批次運送1000噸臍橙。
“此次云陽臍橙銷往印尼,是渝東北區域首次實現柑橘自營出口,也是我市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的新亮點。”云陽縣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為適應柑橘自營出口的新形勢,云陽縣已在普安等鄉鎮建立了多個柑橘出口示范基地,并在海關成功備案。目前,這些基地的土壤、養護、采摘等環節全都按照出口標準進行操作。
云陽縣現有30萬畝柑橘,年產量達25萬噸,是重慶市柑橘產業大縣。從有“身份”到有“身價”,近年來,云陽縣委、縣政府搶抓戰略機遇,依托資源優勢,選準柑橘品種,“云陽紅橙·幸福之橙”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遠銷國內外,品牌的力量正讓云陽優質柑橘在廣闊市場綻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