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辦公”整改問題36.7萬個" />
![]() |
江北區建新南路,嘉陵江大橋北橋頭公園扮靚了城市街道。記者 崔力 攝
![]() |
沙坪壩區磁器口,商家門口張貼著“‘門前三包’責任牌”。記者 張錦輝 攝
![]() |
位于九龍坡區的走馬垃圾分類物流基地。記者 齊嵐森 攝
![]() |
市民在北碚區的公共直飲水點接水。特約攝影 秦廷富
![]() |
市民正在南岸區南濱路煙雨廣場欣賞山城夜景。記者 龍帆 攝
“這個飲水機確實方便!開水、溫水都有,水也沒有怪味,喝起來放心。”
1月8日,說起龍脊廣場上的直飲水點,渝北區龍脊花園小區的陳淑娟感觸頗深。
陳淑娟說,以前廣場沒有修建直飲水點時,她和姐妹們外出,要么用保溫杯帶水節省著喝,要么自掏腰包買礦泉水。“直飲水點建起來后,出門就有熱水喝,壩壩舞想跳多久就跳多久,即使忘帶杯子,飲水點還有免費紙杯提供。”
截至目前,主城區共建成456個直飲水點,安裝了522套直飲水設備。
為讓市民喝上放心的直飲水,重慶還在國內率先出臺《公共直飲水系統運行管理規范》,要求每季度對直飲水系統應全面清洗一次,每半年應進行一次規范性檢修和全面消毒殺菌等。
“城市管理好比持家,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事?!笔谐鞘泄芾砭秩耸拷榻B,大城細管的“細”,在于下足繡花功夫,弘揚工匠精神,在細節上做文章,于細微處見功夫。
繡花功夫怎么下?
首先是制定標準。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城市管理標準202項,其中國家標準5項、地方標準17項、行業標準180項。比如街道清掃,要按照“以克論凈”的標準考核——城市建成區主干道廢棄物不超過3克/平方米,次干道廢棄物不超過5克/平方米。
其次,重慶積極突破重點領域,去年推進了城市綜合管理治亂拆違、街凈巷潔、路平橋安、整墻修面、燈明景靚、江清水暢、城美山青“七大工程”,共實施778個重點項目,為城市“梳妝打扮”。
重慶還自2018年1月起,在全市推行“馬路辦公”。截至目前,全市平均每天上路的巡查組達170個,累計發現、交辦、督辦問題37.7萬個,整改問題36.7萬個,問題整改率97.3%,一批市民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
大城智管:為城市管理插上云的“翅膀”
“智慧重慶”建設入選中國十大案例
“智慧城管好比給城市管理裝上‘眼睛’‘耳朵’和‘聰明的大腦’,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生活的煩惱!”家住江北區五里店街道的王磊深有感觸。
去年底,王磊拉著購物車回家,發現停放在人行道上的機動車成了“攔路虎”。他當即打開江北百姓城管App,反映“五里店街道萬豐二村的人行道上有機動車占道?!?/p>
王磊上報的問題上傳到江北區智慧城市管理綜合監督平臺后,系統將案件自動派遣到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支隊。20多分鐘后,該處機動車占道問題就解決了。
這,只是江北區“智慧城管”強悍功能的冰山一角。
“當城市管理插上云的‘翅膀’,處置問題更為迅速?!苯眳^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技術科科長易立介紹,該區城市管理視頻智能抓拍系統已接入公安24000多個視頻,其中有1800多個攝像頭可以針對城市管理問題高發區域和重點區域進行智能分析。該中心還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和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以及預置場景等技術,分析識別58類城市管理問題,準確率達到90%。
像江北區一樣,“智慧”已經融入重慶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我市在全國率先完成縣級以上數字化城管平臺全覆蓋,并實現平臺互通、數據共享,數字化城管覆蓋率達90%;
重慶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揮中心2019年12月底投用,實現了城市管理運行狀態可視化;
全市2400多座重要市政設施納入云端管理,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系統建成率90%,智能渣土監督管理系統和古樹名木監測系統等逐步普及;
……
上月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了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十大典型示范案例,重慶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榜上有名。
大城眾管:垃圾分類指導員超過5000名
市民對城市管理滿意度創歷史新高
“過期藥品、廢舊電池是有害垃圾,不僅是不可回收物,還會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大棒子骨不是廚余垃圾,因為不易腐蝕掉,它是其他垃圾”……
如今,只要有空,渝中區大溪溝街道人民村社區的劉佩蘭都會背著4個垃圾分類桶走街串巷、入戶宣傳。在她的影響下,附近居民都開始了解、接受、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劉佩蘭是人民村1號至4號的樓棟長,也是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
這樣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重慶共有5000多名。
為幫助居民們準確投放垃圾,去年,重慶在全國創新推出了生活垃圾分類四級指導員制度,將城市管理人員、退休干部、熱心社區居民、在校大學生等組成市級、區縣、鎮街、社區四級指導員隊伍,建立了垃圾分類工作從上至下有人管,面對群眾政策有人講有人教,執行垃圾分類有人監督的長效機制。
在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他們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已覆蓋52個街鎮、400個社區,吸引了178萬余戶居民參與。
除了垃圾分類,重慶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在發動市民參與,釋放居民自治的活力,匯聚城市管理的合力,形成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格局。
如,我市大力推行“五長制”(即街長、路長、巷長、樓長、店長)和“門前三包”責任制,主城區商戶累計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12萬份,打造“門前三包”示范道路20條。
如,我市成立“城市提升”志愿服務隊伍111支,累計招募志愿者4000余人。
如,試運行集“問題投訴、立案派遣、核查反饋、獎勵兌現”為一體的“百姓城管平臺”,打通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全流程渠道。
隨著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城市治理中來,市民對城市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油然而生。2019年年度民調顯示,重慶市民對城市管理滿意度達到92.9分,創歷史新高。
數讀》》
2014萬條
去年,我市完成市城市管理大數據平臺一期建設,建成大數據采集管理系統、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大數據挖掘分析平臺、大數據門戶系統、大數據可視化系統5大核心系統,匯聚數據表716張、數據2014萬條、視頻監控點9000余處,初步構建形成智慧城管大數據平臺基本框架和數據資源體系。
546.93萬人次
去年主城區共出動環衛作業人員546.93萬人次,出動環衛作業車輛101.16萬臺,清洗護欄、防撞墩和路沿石6028.18公里,清洗隧道護板5816.86萬平方米,清洗隔音屏468.23萬平方米。
16.87萬處
去年,結合“馬路辦公”,加強市容環衛日常巡查和月度暗查,共清理衛生死角16.87萬處。
1080萬平方米
增綠添園被列為2018-2019年度民生實事。兩年來,主城區累計完成游園、社區公園、城市公園等城市公共綠地項目建設(含改擴建)253個,新增綠地面積1080萬平方米。
4個率先
2018至2019年,在全國率先出臺4部標準規范:
一是在全國范圍出臺了第一部《重慶市智慧城管信息系統技術規范》。
二是在國內首創實施了《重慶市超高層居民住宅供水運行維護規范》,填補了超高層居民住宅供水運行管理標準方面的技術空白。
三是在國內率先出臺了《重慶市城市綜合管理手冊》。該手冊讓城市綜合管理的每一步都有規可循、有據可依。
四是在國內率先出臺了《公共直飲水系統運行管理規范》,對水質要求、環境衛生、運行管理、水質監測、安全管理等內容提出了要求。
本版稿件由記者曾立、廖雪梅采寫,圖片均為本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