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將建設60條山城步道" />
![]() |
既可緩解車堵又方便游客步行到景點游覽的洪崖洞步道,把上半城的解放碑與嘉陵江邊的洪崖洞緊密相連。 特約攝影 鐘志兵
![]() |
嘉陵江大竹林段,觀光輪渡與栽滿蘆葦的江岸構成美麗畫面。特約攝影 鐘志兵
![]() |
重慶廣陽島,一隊騎行愛好者迎著明媚的春光邊賞花邊鍛煉。特約攝影 鐘志兵
![]() |
渝中區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市民在智慧健身器材上鍛煉。記者 龍帆 攝
![]() |
江北區大水井體育文化公園,蜿蜒的步道、藍色的乒乓球臺“鑲嵌”在綠植中。記者 張錦輝 攝
“看到這江水,這青山,心情真是舒暢!”1月1日,家住江北區的張鳳梅,和家人一起到兩江新區嘉陵江邊的金海灣公園散步。
江面上,水鳥掠過;濱江步道上,江風習習,游人們的歡笑聲不絕于耳。
“兩江四岸”,是天賦重慶的寶貴資源,城市發展主軸,集中彰顯重慶“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獨特魅力的窗口。
為了將其建設成為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的“山清水秀生態帶、便捷共享游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立體城市景觀帶”,去年10月,重慶正式推出《“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
一系列提升行動,緊鑼密鼓地展開。
去年11月,重慶主城區“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建設方案深化設計工作初步完成,今年春節前將陸續開工。
此外,我市還計劃今年推進60公里“貫通工程”建設,2021年推進50公里“延伸工程”建設,到2022年底,百公里“兩江四岸”基本完工。屆時,“兩江四岸”將成為彰顯山魂之雄、水韻之靈、人文之美的國際一流濱江帶,為重慶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美好的濱水生活體驗。
除了“兩江四岸”,山城步道建設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為了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8年11月,《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提出,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去年1月,2019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一批山城步道。去年3月,《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在主城區共規劃60條山城步道。
重慶日報記者從市住建委了解到,去年,重慶提速推進17條重點特色山城步道建設,其中禮嘉步道、花溪步道等11條已開工建設。歌樂山步道、沙磁步道、盤溪河步道江北區段、“兩江四岸”核心段北濱路步道(石門大橋—嘉華大橋)春節前將建成投用。
如今,改造后的渝中區環城墻步道山城巷段、南岸區南山黃葛古道串聯的黃桷埡老街等山城步道,已成為重慶的熱門旅游景點。
廣陽島“留白” 縉云山“增綠”
我市全面保護修復城市生態環境
遍地花海,美麗風光。
提起廣陽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樣一幅畫面。隨著春天臨近,上島看油菜花,將成為重慶市民的一項春游盛事。
但曾經,廣陽島上規劃了不少房地產項目。2017年,重慶堅決取消廣陽島房地產開發,調整規劃,打造生態綠島。
去年,重慶啟動編制《主城區江心綠島保護利用規劃實施方案》,全面叫停江心島商業性開發,將其列為重要“生態留白”,構筑長江綠色島鏈。
廣陽島是長江重慶段中最大的江心島,其余10多個較小的江心島,也將如它一樣幸運地成為“生態島”。
目前,廣陽島正積極規劃實施“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6大修復工程,一期投資約10億元的島內生態修復工程已啟動,計劃在今年5月完成。
重獲新生的還有縉云山。
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重慶主城區“綠肺”。因為地處城區,風景名勝云集,私搭亂建、違規經營現象一度冒頭。
2018年,市委、市政府開展縉云山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建、探索生態搬遷、謀劃產業升級。去年,《重慶市主城區“四山”保護提升實施方案》出臺,提出著力實施“四山”保護提升工作,保護、修復“四山”自然人文環境,營造“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和諧畫卷。
“這兩年,山上雜亂無章的廣告牌不見了,裸露地塊綠化了,邊邊角角還種上了花草?!?9歲的北碚區居民陳代金說,現在的縉云山,真的變漂亮了。
而這些,只是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的冰山一角。
2018年起,重慶通過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級工程試點,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共同生命體,以“山為骨、水為脈、林田湖草為肌體”的思路,全面保護修復重慶城市生態環境,讓城市煥發出勃勃生機。
今年還將增42個體育文化公園
更多市民將享“出門就是公園”好環境
“過去出門見荒坡,現在出門是公園。”2018年起,主城區的居民們發現,部分夾在建筑之間、荒廢的小塊土地上,建起了一個個“小而精”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
這些公園面積雖然不大,卻體育設施齊備,綠化美觀整潔。走進公園,既能鍛煉,也能休閑,還能和社區鄰居互動,增進感情。
家住江北區大水井體育文化公園附近的市民張新梅,為這個公園的設計點贊:“以前,小區門口就是個‘山包’,出門只能繞路,現在可以通過健身步道穿過公園,既節約了時間也鍛煉了身體。”
來自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的資料顯示,按照市政府下發《利用主城建成區邊角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實施方案》要求,2018年,重慶啟動實施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工作,計劃到2020年,在主城區利用城市邊角地建成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
公園場地,主要包括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滑輪場、健身步道、跑步道。公園設施則主要包括兒童活動設施、健身器械、文化景墻、智能文化電子屏幕、智能圖書借閱機等。
這些公園的設計根據地形不同而富于變化,但都力求實用、環保,不追求高檔,市民使用起來既舒心也放心。
據統計,去年,重慶已建成5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其中超過4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已納入智慧管理,市民可以一鍵報事,實時反饋使用意見。
今年,重慶將再增4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更多人將迎來“出門是公園”的美好城市生活。
大事記》》
2019年1月
主城區首批1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建成開放。
2019年3月
《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在主城9區共規劃60條山城步道,其中17條山城步道納入近期建設規劃,包括11條街巷步道、3條濱江步道、3條山林步道。全市各區縣將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建設。
2019年4月
《重慶市主城區“四山”保護提升實施方案》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計劃2019年完成“四山”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本底調查。啟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治理。2020年完成約8.9平方公里廢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實施營造林約40萬畝,完成南山—黃山、黃桷埡及涂山2處傳統風貌區的保護修繕利用,建成南山等城市山地生態公園。
2019年9月
《廣陽島片區總體規劃》亮相??傮w規劃顯示,廣陽島全島將實現清潔能源利用率100%,日常綠色交通出行率100%,生活垃圾對環境零排放,污水對環境零排放。廣陽島片區布局5條軌道線,入島處設置交通集散中心,輪渡碼頭將連接島內外交通并組織兩江游線路。
2019年9月
主城區建成5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
2019年10月
《“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出爐。規劃目標中提出:將“兩江四岸”規劃建設成為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的“山清水秀生態帶、便捷共享游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立體城市景觀帶”,成為彰顯山魂之雄、水韻之靈、人文之美的國際一流濱江帶,為重慶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美好的濱水生活體驗。
2019年12月
17條重點山城步道中,禮嘉步道、花溪步道等11條開工建設,歌樂山步道、沙磁步道、盤溪河步道江北區段、“兩江四岸”核心段北濱路步道(石門大橋—嘉華大橋)2020年春節前建成投用,
2020年1月
廣陽島正積極規劃實施“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6大修復工程,一期投資約10億元的島內生態修復工程已啟動,計劃在2020年5月完成。
本版稿件由記者曾立、申曉佳采寫,圖片均為本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