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路修通后,他的視線落到村民的“飯碗”上。由于千峰村特殊的地理條件,大部分村民常年以放養牛羊為生,村里幾乎沒有主導產業。熊孟就思考著,當下調整村里的產業結構是迫在眉睫的事兒。
從2018年起,熊孟率村支兩委到外地考察,又邀請專家到本村考察研究,通過多次村委會會議討論,最終決定在海拔600米以上至900米,發展種植軟籽石榴68公頃,惠及全村500多人。其中,農民以土地入股,由村集體統一管護、銷售等,分紅比例為是:農戶70%,村集體30%。開荒,挖地,整地……目前村里的幾萬棵石榴樹已全部栽植,幾年后便能全部豐收投產。村里有了產業,未來的日子,村民一定過得美滋滋的。
“他從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后,積極為我們百姓代言,為全村快速發展獻計出力,是我們的好代表!”村民們一說起熊孟,滿口贊美之詞,“他還是我們的村支部書記,老百姓有問題和困難找到他,他從不推脫,總是想盡辦法解決,是我們的好干部。”
作為一名普通的縣人大代表、一名長期工作在農村第一線的村干部,熊孟始終抱著一顆赤子之心,以傾情為民的態度,堅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推動民生工程的建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出力。
千峰村目前正處于云陽縣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設征地拆遷范圍內,在土地日益珍貴的今天,征地拆遷已成為“天下第一難事”,由此帶來的干群矛盾更加突出。在2018年,熊孟迎難而上,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從選址到核定租地、征地補償標準、入戶等一系列工作,他都沒有叫過一聲苦。相反,更是以一名縣人大代表的覺悟,每天帶領村委會一班人,沒日沒夜地奔波在拆遷戶家中做思想工作。不久,便與90%的農戶都簽下了合同。熊孟以身作則,保持公平公正,絕不在征地拆遷過程中優親厚友。最后,經過做工作,124戶的征地工作圓滿完成。可他在這其中嘗過多少艱辛,受過多少責難,卻是難以言表的。
熊孟坦言,對于即將召開的縣人代會,他將積極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將提出修擴建關蓮路的建議提案,這條路建成后,不僅助推千峰村產業的發展,為村里的招商引資助力,還能推動巴陽鎮、平安鎮等地的融合發展。
(記者 王彬彬 趙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