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記者隨全市區縣報助力脫貧攻堅采風活動組到酉陽縣車田鄉采訪。該活動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傳媒監管處、重慶市區縣報研究會組織開展,全市34家區縣報社(融媒體中心)負責人、記者等參加。
車田鄉位于酉陽縣東北部,距離酉陽縣城75公里,幅員面積72平方公里,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近年來,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重慶市旅發委的傾力幫扶下,車田鄉圍繞脫貧攻堅總體目標,以旅游發展為統攬,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主導產業,全鄉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基礎設施夯實脫貧基礎
站在天龍山上,可看到山下的公路蜿蜒盤旋。公路上時有小車、貨車穿梭,挖機轟鳴,工人如紅色的小點,點綴在公路邊。要想富,先修路!一旦交通得到了改善,當地的資源優勢就能迅速地轉化成經濟優勢,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泔車路就是車田鄉交通板塊中的一個項目,等級為二級路,總里程27公里,目前已完成油化25公里。此外,27條100.5公里“四好農村路”已完工94%,建成后全鄉10戶以上的院落公路通暢率將達100%。
據車田鄉黨委書記田相君介紹,車田鄉的脫貧攻堅工作得到了上自國家層面,下到重慶市級部門、縣委縣政府、縣級部門的鼎力支持。緊扣制約車田鄉脫貧的突出短板,車田鄉以交通、電力、通訊、人居環境為重點,規劃實施扶貧項目114個,配套完善“市領導統籌指揮、縣級領導定期調度、行業部門全程監管、鄉黨委政府主體負責”工作機制,加快項目建設。
農旅融合推進鄉村振興
在車田,不僅有天龍山、后河等自然景觀,如今,車田鄉黨委政府在各級的幫扶下,在車田村桐麻臺、小寨村貓頭壩、清明村苗營、黃壩村文家院子等建起了鄉村旅游示范點,修建了自駕營地,還在全鄉積極培育“桃源人家”,不斷完善吃住行等基礎設施,增強了鄉村旅游接待能力。
車田鄉車田村7組桐麻臺,是該鄉重點打造的民俗村寨之一。這個寨子最大的特色就是寨前寨后古樹眾多。桐麻臺除古樹群落是一大看點外,其村寨房屋也頗有看頭。有的房屋周圍亂石交錯,石與屋儼然融為一體;有的房屋與房屋之間道路曲折,形如迷宮。由于桐麻臺所處位置高,晴天去觀光,極目遠眺,偏柏、酉酬等鄉鎮的崇山峻嶺盡在眼前。
在市文旅委的傾力打造下,現在,通往寨子的泥濘小路變成了寬廣水泥路,家家戶戶老舊的木房被修葺一新,院壩干凈整潔,家家戶戶水泥路相連,茅坑變成了整潔的衛生間……灰瓦、木板墻,木地板、地暖……一棟棟新民宿掩映在綠樹之中,向南來北往的游客敞開懷抱。
小寨村,是車田鄉的另一處世外桃源,村民們叫它貓頭壩。這里聚集著10多幢具有土苗風情的木板房、吊腳樓。寨前平坦的土地上,已經硬化的阡陌交通,將獼猴桃園、貢米田園、葡萄園、荷塘等串連一起。相約三五朋友和帶上一家人,租下一棟房子,從土里摘取新鮮蔬菜水果,就可享受美麗而寧靜的時光。
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走進小寨村非遺工坊手工制作基地,映入眼簾的是繡娘們正在刺繡機前忙碌地做著“酉州苗繡”。“這個月我就掙了1900元呢,感謝工作隊幫助我增收致富,以后我要繼續努力,讓家人過上好日子。”貧困戶楊翠榮向記者介紹,從今年3月份加入工坊以來,她利用空閑時間做刺繡,繡品有扇子、吊墜、錢包等,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繡娘只負責做產品。
據非遺工坊創始人陳國桃介紹,通過組織周邊留守婦女、貧困群眾參加“手把手”教學,“一對一”指導的苗繡培訓,幫助留守婦女、貧困群眾初步掌握非遺項目“酉州苗繡”手動編織技巧,培訓合格人員直接轉為“繡娘”,也可以靈活在家當“織女”利用閑暇時間繡作品,完成的優秀作品由酉州苗繡公司按照市場價格進行收購,幫助貧困群眾增收。
截至目前,非遺工坊累計培訓400余人次,吸納留守婦女52名,其中貧困戶45名,殘疾人3名、低保戶2名,苗繡產品年銷售額達300余萬元,“繡娘”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近年來,該村還因地制宜發展了葉用枸杞、油茶、茶葉、香菇等產業,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其中,葉用枸杞在車田鄉成功轉化成農產品并形成規模,成為車田鄉在重慶乃至西南地區的特色產業。
據介紹,截至目前,車田鄉已發展葉用枸杞110畝,育苗30畝,企業按200元/畝的土地流轉標準,群眾土地入股按136分紅(其中企業占30%、農戶占60%、村集體占10%)、務工等形式,帶動農戶52戶增收,其中貧困戶19戶,低保戶6戶,增加季節性就業30余人。
用心用情走深扶貧道路
自從成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后,車田這方山水和人事終于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全市各級各部門在車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建設熱潮,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對口幫扶先進典型。
重慶市文旅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增恂是市文旅扶貧集團駐車田鄉工作隊隊長。在駐車田的這段日子里,王增恂帶領著扶貧干部走遍車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普查旅游資源,了解各種情況,給車田的脫貧制定了一攬子實在的、可行的規劃。如今,以市級旅游度假區為主題的天龍山旅游度假區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從泔溪進車田的公路改建擴建工程接近尾聲,全鄉通村通組公路全部硬化拓寬至6.5米。
王增恂只是眾多扶貧干部的一個縮影。他們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使酉陽貧困發生率降至3.08%,產業發展、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異地扶貧搬遷等各項扶貧工作成效明顯,助推酉陽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記者 鄧磊)
新聞鏈接:
酉陽自治縣地處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是全市幅員面積最大的縣,有5173平方公里。
酉陽有2200多年建縣史,是中國土家擺手舞之鄉、中國著名民歌之鄉、中國著名原生態旅游勝地、國家山水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1.5%,年平均氣溫14.9℃,是全市唯一不享受高溫補貼的區縣。是全市基礎條件最差、發展水平最低、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