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高陽鎮工業園區的一家具廠內,木雕師傅劉康財拿著傳統的刻刀,聚精會神地雕刻著每一件作品。
迎客松、駿馬奔騰、關二爺、觀音坐蓮……走進車間,一件件制作精美、形象逼真的木雕作品映入眼簾,讓人看得驚嘆連連。
“刻木雕最重要的就是要心靜,切忌浮躁,這就是所謂的慢工出細活,”劉康財說,“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雕刻出一件精美的作品。”
劉康財今年35歲,是江西人。說起學木雕,還得從劉康財的姐夫說起。劉康財的姐夫是一名木雕大師,劉康財小時候經常看姐夫刻木雕。在他15歲時,姐夫就開始手把手教他刻木雕。“我學了三年木雕,光雕刻刀就有兩百來把,要熟練知曉木頭哪個部位用什么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要師傅教,還得自己琢磨。”劉康財說。
今年是劉康財從事木雕師傅的第20個年頭,可這20年來,劉康財雕刻的作品僅有500件。劉康財笑了笑:“制作木雕不能講究數量,從選材、構思到加工都需要傾注大量心血,制作木雕要根據木頭本身的模樣進行加工,只有這樣才能保留古樸自然的味道。”
經過劉康財的精雕細琢,原本普通的木頭被賦予了生命,變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人物、座椅、家具等作品。
這些年,劉康財前前后后帶了不少徒弟,但大多數都半途“退學”了,能堅持下來的屈指可數。“其實從事手工木雕的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但是由于這個活需要有耐心,現在沒幾個年輕人愿意學了。”劉康財感嘆道,“我還是希望這個傳統手藝能傳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學,我就會一直教下去。”
(記者 劉雪梅 實習生 劉浮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