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鄧庭庭)近日,記者來到渠馬鎮龍勝村,在一個普通的養殖,看到一個瘦小的男人背著噴霧器,給養殖廠消毒,忙活半天還未喝上一口水,他給養殖場消毒后,又拿起鐮刀,背上背篼,去地里割豬草,他就是龍勝村村民葉普權。
2016年,葉普權的妻子趙長英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倒下了,為給妻子治病,葉普權不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了一筆外債,葉普權成了建卡貧困戶。
“以前我和妻子都在外地務工,小日子還算過得去。”葉普權說,“趙長英生病后,我帶著她四處求醫,經過治療,妻子的病情慢慢得到了控制,為陪伴照顧她,我決定留在家鄉發展生豬養殖。那時,養殖廠規模很小,原本是想賺點錢讓妻子得到更好的治療,誰知她病情復發,為給她治病,我賣掉了養殖場所有生豬,結果還是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她至今還癱瘓在床未醒過來。”說到妻子生病的事情,葉普權眼里滿是憂傷。
為讓趙長英得到更好地照顧,葉普權將她安置在渠馬鎮的一家養老院里,每天家里、養老院兩頭跑,醫藥費、護理費讓原本就囊中羞澀的葉普權更加捉襟見肘。
2017年,葉普權重新拾起了飼養生豬的本領,但是由于資金短缺,無法購買多的仔豬和飼料,他只能不斷縮小養殖規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就是有一身的養殖本領,也沒辦法施展。”葉普權哀嘆道:“妻子看病要錢,向親戚借的錢必須還,想摘掉脫貧帽恐怕是遙遙無期了呀!”
“我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后,就開始打掃豬圈,以前喂得多的時候,要忙到晚上10點鐘才去敬老院看妻子。”葉普權說。
2018年初,縣里出臺的小額扶貧信貸政策讓葉普權看到了希望。
“在幫扶人的幫助下,我立馬申請了5萬元的貸款,從申請到拿到錢,只有幾天時間。有了這筆錢,就能擴大養殖規模,買更多的仔豬。”葉普權露出了難得的微笑。
拿到小額扶貧信貸款的葉普權立即把錢投入到養殖場,購買了仔豬,擴大了養殖廠規模。
葉普權一邊將豬草丟進豬槽一邊說,現在,養殖場里100多頭小豬,都是他一個人喂養,僅是讓小豬仔吃上一頓飽食,就要花兩三個小時,而葉普權每天給小豬喂三次食。
2018年,葉普權借助小額扶貧信貸養殖生豬,賺了六七萬元錢,葉普權成功實現了脫貧。
“雖然我每天很累,但對過上好日子充滿信心。小額扶貧信貸讓我提前脫了貧,我也會講信譽,按時還款。”葉普權說。
采訪中,記者見到,縣金融辦的工作人員為葉普權帶來了好消息——葉普權被評為2018年度使用扶貧小額貸款發展農業生產脫貧致富示范戶。
“這是一點鼓勵金,希望你再接再厲,好好利用扶貧小額信貸,努力致富奔小康。”縣金融辦的工作人員說。
“感謝你們,這是對我利用扶貧小額貸款發展產業的肯定,我最大的愿望是帶著妻子一起奔小康。”葉普權激動地連連鞠躬,嘴里不停地說感謝。
“葉普權是個實在人,家里這么困難,卻從不主動來找我們幫忙。” 渠馬鎮的工作人員說,葉普權吃苦耐勞,不等不靠,憑借扶貧小額貸款發展養殖業成為脫貧致富示范戶。
“今年,我已經出售了80頭生豬,純收入有4萬余元,現存欄生豬有90余頭。接下來,我就還清貸款,然后又續貸,擴大我的養殖業和種植業,掙更多的錢,一定過上小康生活!”葉普權的目光里充滿了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