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強自立 10歲扛起照顧母親的重擔
1967年,施春祿出生在農村,他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一弟弟一妹妹。那時候,施春祿的父親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上班,回家的時間很少,而母親在他不到10歲時便患了神經衰弱、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癥等多種疾病,他便主動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施春祿回憶說:“當時農村醫療條件較差,老家附近又沒醫療點,母親有時半夜發病,我就獨自走兩公里山路,去請赤腳醫;來為母親看病。”除了要照顧母親,施家兄妹的生活起居也由施春祿打理,洗衣、煮飯、輔導學習樣樣都做,這樣的日子一過便是十幾年。鄰居總是說施家的大兒子真是乖巧懂事。
1989年,施春祿參加了工作并結了婚,弟弟考上了大學,妹妹也長大成人,母親在父親工作的地方治病,生活的擔子總算輕了些。然而,輕松的日子并沒有過上幾年,不幸的事情卻發生了。
1991年12月,施春祿的父親突遇車禍去世,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擔再次壓在施春祿的肩頭。母親因父親的去世而悲痛欲絕,茶飯不思,不僅病情加重了,還患上了精神分裂癥,時不時在家里亂發脾氣。考慮到弟弟、妹妹都在外地,無法照顧母親,施春祿便又攬下了照顧母親的重任,把母親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
施春祿一邊忙著工作,一邊想方設法為母親治病,只要打聽到有名氣的醫生,施春祿就會立馬去請來醫生為母親看病,有時候,三更半夜還要為母親去拿藥。
好在辛苦沒有白費,母親的病情慢慢好轉了。2005年,母親提出要去養老院住,和其他老人一起安度晚年。考慮到養老院條件不錯,不僅有專人照顧,還有人陪母親聊天,施春祿和兄弟姐妹商量后便同意了母親的要求。自從母親去了養老院,施春祿經常會去看望,陪母親聊聊天,吃吃飯,削個蘋果喂母親。逢年過節,施春祿便將母親接回家團圓。
如今,母親的病情已好轉,不光心情變得開朗了,還參加了老年社團,每天都在廣場跳壩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