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鄭紅均)非遺助推扶貧,技藝編織夢想。9月24日,魯渝共建外郎藤編技藝非遺扶貧培訓班在泥溪農耕故土園開班,有建卡貧困戶、留守婦女、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等共50余學員參加了開班儀式。
此次培訓為期22天,由魯渝東西互動協作組、山東省旅游廳、重慶市文旅委、縣文旅委等單位聯合舉辦。培訓邀請了外郎藤編傳承人凌建云等老師進行授課,傳承“外郎藤編”技藝,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相結合。講師將通過講解“外郎藤編”文化內涵、傳承歷史、基礎知識等拓展學員眼界,再以實操的形式,讓學員學習藤編的創新設計、樣式設計、色彩搭配等,并運用到家具用品中。學員們在學習了藤編手工技藝的同時也擴大創業就業機會,促進“外郎藤編”傳統手藝走進現代化生活。
外郎藤編手工技藝,為市級非遺名錄,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承襲傳統技藝編制的藤沙發、藤椅等產品,因其色澤素雅、手感平滑、彈性極佳,結構輕巧、淳樸自然,天然材質等特點,給人融入自然、返璞歸真的簡樸感受,深受市場青睞。
縣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培訓結束后,將通過“貧困戶在家生產+公司訂單生產+云陽縣家居聯盟線下收購+電商企業線上交易”的運營模式連接市場,實行線上線下同時銷售的模式,實現“精準扶貧、非遺傳承”雙促進。希望學員們珍惜此次學習機會,遵守學習紀律,用心用情學,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掌握藤編這門技藝,運用好培訓成果,努力成為非遺扶貧帶頭人,幫助更多人實現藤編產業增收致富。
“我能參加此次培訓感到很幸運,既能學習藤編手工技藝,又能為自己創造就業的機會,還能利用業余時間掙錢,增加家庭收入。”學員周本安告訴記者。
重慶市文化旅游委非遺處處長王發榮、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綜合處副處長董桂林、重慶市非遺中心副主任劉春泉出席開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