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陳愛玲 通訊員 羅力升)“今年的辣椒收成好啊,定能賣個好價錢!”近日,正在采摘辣椒村民包中秋笑嘻嘻地告訴記者。每到秋天,江口鎮大面村總會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近年來,江口鎮黨委政府搶抓機遇,大膽實踐,以“勞務公司”為依托,大力發展“企業+村集體+家庭農場”的企業經營模式,構建農業增效和服務業增收為核心的“雙補雙循”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在大面村全力打造“農業+工業”的現代復合式發展模式,探索“工農兩條腿”的產業發展路,開辟群眾致富新天地。
抓農業,“產銷供”一體發展創增收
大面村作為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7戶404人,村域內非勞動力人口占比高達80%。江口鎮從選優配強人才隊伍、提高升級思想認識、縱深開拓思維局限入手,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懂技術、懂市場的復合型干部隊伍,帶領村民種植優質水稻、南瓜、辣椒、紅薯等,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2017年,大面村村主任馮聯整合數家本地養殖、種植大戶、本地小微企業,注冊成立了農情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立足本村實際情況,結合本村地質、氣候條件,確定了紅心柚和核桃為主導產業,采取“企業+村集體+家庭農場”的形式,發揮企業資金、管理、品牌、人才的優勢,進行渠道資源整合,打造“生產-銷售-供應”一體化的集約發展模式。收購環節上,實行統一收購小農產品,既節省中間環節人力、物力、財力,也從“源頭”控制質量關,品質關,安全關;銷售環節上,通過搭建平臺,構建共享共贏模式,與鎮域內8所學校、企業簽訂銷售合同,擴展產業鏈條下端,建立聯合銷售機制;渠道營銷環節上,為拓寬銷售渠道,大面村發揮了“民主+科技”優勢,發動群眾通過手機微信、朋友圈、微博、媒體等渠道廣泛進行宣傳,塑造屬于自己的“大面品牌”亮點,構建社會營銷合力。截至目前,已在帆水、南溪、云陽等多地形成“大面品牌”集群效應。
村支書王道斌介紹:“大面村去年統一收購各類蔬菜,收購成本平均下降0.3元,實現結余5.6萬元。大半年時間,向企業、學校供應銷售蔬菜瓜果3萬余公斤,實現村集體經濟盈利3.5萬元。目前,各地紛紛向我們預定蔬菜,明年銷路不用愁。”
強工業,“兩條腿”走出致富路
2018年,大面村村支兩委決定發展集體經濟“第二條腿”,實現“農業+工業”的現代復合型發展。成立了農勤勞務公司,通過收集勞務信息,承攬相應建筑勞務,在保證質量、安全、進度的前提下切實履行合同責任。去年,大面村承接了沙市小學學生宿舍屋頂維修工程、盛堡初中食堂屋頂維修工程、山坪塘整治工程、機耕道整治工程、人飲池工程……截至目前,大面村已簽訂157萬元勞務合同,承接工程量近300萬元,公司建立第一年,不僅實現了成本全回收,還獲得盈利近15萬元,實現了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的效果。
秋風徐來,吹拂著大面村一片片稻穗,輕搖著掛在枝頭的紅心柚。對大面村未來的規劃,王道斌說:“明年,紅心柚和核桃產業會迎來第一次大豐收,我相信大面村往后的日子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