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錢景” 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合作社是成立了,然而,卻沒有一戶村民愿意加入。什么原因?原來,高新村不是沒嘗試過發展新產業,村民們種過小茴、芝麻、青蒿等經濟作物,但最后都以失敗告終,大家幾乎都賠了錢,沒人再敢去嘗試新東西。
沒辦法,冉秀清一咬牙,決定自己先把菊花種起來。她先流轉了100畝土地,購進30萬株杭白菊花種苗,隨后向銀行借貸款50萬元,建起了400平方米的小型菊花加工廠房。就這樣,她砸進全部家當,四處舉債,在村民們懷疑的目光中,義無反顧地成為了高新村第一家菊花種植大戶。
菊花從種植、管護,到采摘、加工,都需要工人,但還是沒有人愿意到冉秀清的合作社務工。村民是害怕冉秀清會虧損,付不起工錢。為了消除村民的顧慮,冉秀清決定工資按日結算,每人每天50塊錢的工錢。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冉秀清的菊花種植實現了大豐收,100畝菊花成片盛開,杭白菊花花瓣潔白如玉,馨香四溢。村民從沒見過這樣的品種,紛紛前來觀看、拍照,冉秀清也趁機向村民進行菊花種植科普知識講解。在縣婦聯和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冉秀清還現場組織了采花比賽活動,以激發村民種植菊花的興趣。當然,對于村民來說,更具說服力的還是經濟效益。
第一年,合作社便實現收入30多萬元,種植菊花平均畝產值超3000元。冉秀清種植菊花取得了成功,羨煞了村民,大家紛紛表示,要加入合作社。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6月29日,冉秀清的“云陽縣鑫燾菊花種植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了,注冊資金550萬元,有17戶農戶用土地入股成為社員。合作社按每畝240元固定分紅,每年銷售收入再按土地比例進行二次分紅。慢慢的,村民嘗到了甜頭,種植菊花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目前,合作社擁有8500畝種植面積,入社成員達318戶,帶動了2000多農民種植菊花,其中貧困戶255戶,讓貧困家庭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