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楊梅娜 實習生 洪琳)8月30日,云陽召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視頻會。
過去一年來,全縣“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審批事項進一步精簡。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等事項14項,清理規范縣級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690項、412項,企業開辦時間、政府投資項目和一般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壓縮到6、80、50個工作日以內。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降低,認真落實增值稅率下調、“新涉企減負30條”、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為企業減免稅費5.5億元。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提質,建立完善綜合執法制度,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建立常態化信用應用機制,監管的公平性、有效性持續提升。政務服務進一步優化,建成投用新行政服務大廳,行政服務事項實現100%入駐,可辦理的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達953項;出臺服務企業標準化規則,設立重點項目代辦窗口和優惠政策咨詢窗口。
縣委副書記、縣長覃昌德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重塑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重要戰略舉措。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會議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全面將我縣“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突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建設一流的市場環境、一流的營商環境、一流的政務環境。全力確保今年政務服務效能評估進入全市前十;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全縣營商環境短板弱項顯著改善。
覃昌德說,要讓市場更有活力。要持續降門檻,在招投標、行政審批等方面,嚴格禁止人為設置壁壘、設置門檻,真正讓負面清單發揮作用,切實做到“非禁即入”;要主動拓空間,積極強動力,讓社會資本對收益能“看得清”“算得明”。
覃昌德說,要讓創業經商更方便。要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推進服務企業標準化,提升精準服務企業能力,提升監管執法水平。要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堅決做到“兩個不允許”:不允許在執行中央減稅降費政策上打折扣,或違規作假搞變通,損害人民利益;不允許變相抵扣稅收政策的紅利,影響市場主體的獲得感。
覃昌德說,要讓項目審批更方便。要強化項目生成,年底前全面實現利用“多規合一”平臺開展項目策劃生成。明年起沒有通過“多規合一”平臺策劃生成的項目不能進入下階段審批流程。要強化流程再造,精簡流程材料,在審批事項的取消、整合、承諾制、以備案代替審批等方面認真研究。今年底前取消社會投資項目初設等一批審批事項。要研究在工業園區、北部新區、黃石高鐵新城、水口產業新城等特定區域,對城市景觀、市政配套、交通影響、地質災害、地震安全等13項評估實行區域整體評價,推動開工時間縮減30個工作日以上。要大力壓縮中介服務,圍繞“一張表單”大力整合精簡申報材料。要深化并聯審批,開展聯合驗收。要強化輔導服務,要將綠色通道、重點項目代辦和投資政策直通車與大廳相關綜合服務窗口有機結合,不斷提高代辦、咨詢的群眾知曉度和服務效能。
覃昌德說,要讓群眾辦事更方便。要抓好縣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今年底要實現所有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入駐大廳辦理。要推進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健全“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機制,年底前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比例要達到7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項要達到100項以上,探索推出10項以上“一件事”主題服務。要推進人員管理從嚴從緊,縣紀委監委每月至少在行政服務中心開展一次暗訪并通報暗訪情況,要將政務服務效能納入部門年度綜合考核。要抓好“互聯網+政務服務”,聚焦群眾辦事的痛點和堵點,推送更多個性化、精準化服務,如網上預審、網上預約、在線咨詢等,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便捷度。加快推進三級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9月底前將縣行政審批大廳電子監察系統接入市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11月底前實現鄉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要抓好基層行政服務中心建設。9月底前至少實現25項公共服務事項可在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辦理,今年力爭實現所有只用身份證辦理的事項均可在村(社區)辦理。縣行政服務中心要切實加強對基層政務服務的業務指導,并研究實施電子監察。
覃昌德要求,大家要以刀刃向內的勇氣、革故鼎新的魄力,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持不懈把“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推向縱深,矢志不移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縣領導劉曉云、宋妮妮、李大武、劉新民、趙吉春、常喜,縣政府黨組成員鄭標出席。
縣發改委、住房城鄉建委、市場監管局、行政服務中心等單位負責人作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