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云陽網訊(記者 楊梅娜 陳愛玲)在大多數人印象中,骨科手術開刀,都是切開皮膚,置入鋼板固定、連接骨頭。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這種做法不僅恢復時間長,而且會留下一道觸目驚心、伴隨終身的瘢痕。不過,這樣的情況正在被新技術所改變。近年來,縣人民醫院骨科大力推廣微創技術,讓大手術“小”做!
市民李先生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多年,一發作,就腰腿痛,腿麻,走路也一瘸一拐,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這期間,他一直嘗試各種辦法,做過理療也吃過藥,但整體效果不明顯。“晚上睡覺的時候特別痛,在床上輾轉難眠,伸直、蜷曲、側臥,頻繁更換睡覺姿勢,還是感覺渾身都極不舒服,還伴隨著脹痛。”李先生想起以往難熬的日子,嘆了口氣。
就在前幾天,李先生的“頑疾”再次發作。他實在是“忍無可忍”,在朋友介紹下,他到縣醫院做了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摘除術。術后第二天,李先生就可以正常吃飯和活動了,他不禁感嘆:“手術后,以前的脹痛感明顯減輕了。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傷口基本上不會有疼痛感,恢復效果也比較好。”
據介紹,傳統的開放性手術創傷較大,術后需要住院2個月左右的康復。而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只是在腰部打一個0.5cm的小眼,術后只需要住院3到5天就能出院,手術費用比傳統手術低,住院時間短,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在成功開展脊柱側路鏡之后,為了解決腰椎管狹窄導致的相關病痛,再次成功開展脊柱后路大通道內鏡技術。該技術是一種微創技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在術中不破壞椎間盤纖維環,對脊柱穩定性破壞小,第一天住院,第二天治療,第三天即可下床活動。
縣人民醫院骨科二區副主任庾勁松介紹:“久坐久站,或者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容易導致腰痛,或者下肢的放射痛,也就是我們說的坐骨神經痛。這類患者選擇做微創手術,入院時間短,創傷小,恢復起來也比較快。”
目前,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類脊柱手術中,并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患者葉女士說:“我昨天下午被孩子推到醫院來的,腰部疼得眼淚直流。昨天晚上做了手術后,今天我就可以下床了。醫生對我也很好,每天要來病房好幾次,詢問我的情況,還告訴我術后應該注意的問題。昨天也是我70歲生日,這個生日禮物真是讓我太感動了。”
據了解,縣醫院骨科被評為“重慶市醫療特色專科”、“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云陽縣名科”,技術水平位于市內同級醫院前列,設置有兩個病區。
骨科一病區以關節、創傷為特色,率先開展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及翻修術、全膝關節置換術及翻修術、肩肘關節置換術;復雜骨盆骨折內固定術,復雜骨折復位固定術等高難度手術;運用關節鏡微創診治各類關節疾病。
骨科二病區以脊椎和創傷為特色,各種脊柱手術在我縣率先開展。擅長脊柱骨折及骨折脫位、頸腰椎間盤突出癥、頸腰椎管狹窄癥等疾病的治療。熟練開展脊柱微創治療,如經皮椎體成形術pvp/pkp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癥;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胸椎、腰椎骨折;脊椎內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頸、胸、腰椎椎管狹窄癥等;微創通道下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癥、腰椎失穩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腰椎退變性疾病。
在大力推廣新技術的同時,縣醫院骨科也更加注重人才隊伍的培養。目前,擁有醫護人員50余名,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8名,主治醫師7名,碩士研究生4名。
“在張建才主任醫師的帶領下,我們科室通過多年的沉淀,現在已成為一支非常優秀的集教研為一體的過硬專業隊伍。”縣醫院骨科一區副主任伍松濤說。
縣人民醫院骨科開拓創新,大膽開展具有國內、市內先進水平的新技術,現年手術量達3000余臺次,關節、脊柱治療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微創治療手段特色顯現,讓我縣的老百姓在縣內就能享受到先進的醫療技術服務,為“大病不出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