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陽:年年都有新變化
皓月當空,把酒問天:家鄉大陽,為何讓我們心心念念,引以為豪?你閉月羞花,含笑作答:窮則思變,小山溝也有大作為;鍥而不舍,山旮旮年年新變化!
變,變,變!今日家鄉,鄉村路變“暢”了。連接山外村道沉寂深山;四通八達水泥路村村相通、組組相連;即將擴寬的7公里縣道定會開啟到縣城“一小時云陽”新征程,他鄉不再是故鄉。
變,變,變!今日家鄉,衛生院變“新”了。墻體瓷磚剝落的老衛生院,見證鄉親看病多么難;小巧玲瓏新衛生院,擔起小病不出鄉新使命。
變,變,變!今日家鄉,中心校變“洋”了。當初的學校,租用的是民房。風風雨雨幾十載,一茬茬學子走出大山,實現人生夢想,母校的模樣,也“由土變洋”!
變,變,變!今日家鄉,小場變“美”了。“2008年第一場雪……”耳熟能詳的歌謠,是否回憶起在巴掌大的小場鎮,只有幾家零星小商店,我們堆過雪娃娃?如今,40公頃的場鎮規劃,是不是高大上?銀行、通訊、電器、快遞、干洗,樣樣俱全!大氣漂亮新廣場,單人舞、雙人舞、集體舞,翩翩起舞,鄉村慢生活,不比城里差。
變,變,變!今日家鄉,青山變“金”了。生態是大陽的名片,森林覆蓋率65%,名副其實“天然氧吧”。念好“山字經”,發展鄉村游。鳳凰寨,過去荒山頭,今日金銀山,打望好去處。天鵝板、大陽山莊,可謂“小家碧玉”,垂釣采摘、避暑納涼、養生體驗,休閑圣地。
變,變,變!今日家鄉,產業變“富”了。“辛辛苦苦干一年,手頭沒有多余錢。捏緊褲腰過日子,千萬千萬別得病。”說的是家鄉過去的貧窮與落后。
一年接著一年干,今朝大陽換新顏。近年來,大陽按照“2+6”發展思路,提質增效優質稻、蠶桑兩大傳統主導產業,發展桑枝黑木耳、晚熟李等六大現代高山特色生態高效農業,探索“5221”股權化改革,建立“鮮果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企業10多家,成立專業合作社22個,成功打造“一園七基地”。
如今,500畝返鄉創業園,鳳凰羽翼漸豐滿;5000畝優質稻基地,“貢米”之鄉展新顏;3000畝蠶桑種植基地,帶動5個村抱成團;200畝桑枝菌基地,“好東西”年產值600萬元;40畝清水魚垂釣基地、400畝九葉青花椒、1000畝黃刺梨、2000畝晚熟李基地、500畝中藥材、500畝大可水晶梨……雨后春筍般“唰唰唰”地冒出來!